河北沧州献县乐寿镇北紫塔村的樊广堆,是一位74岁的老人。虽然他已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利用60年前学会的“条编”技术,编制一些农家生活用品,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樊广堆正在编制筐子。范占坤 摄
走进樊广堆的家里,面积不大的庭院里摆放着各种条编制品,只见樊广堆手指上下翻转往复缠绕,树条逐渐由线成面,从单根到立体,一个传统的条编筐便渐渐成形。
樊广堆年少时,就和村中的一位老大爷学习“条编”技术,利用柳条、紫穗槐及桑树条等编制传统的生活用具。除了部分留作家用外,他把剩余条编筐拿到市场换点钱,贴补家用。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樊广堆编制的生活用具美观耐用,被村集体招进副业生产组,为商业土产公司编制鸭梨、苹果、鲜桃、红枣等果品包装筐,这些经久耐用、朴实自然的筐子,被销往全国各地。
樊广堆老人编好的筐子。范占坤 摄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用具的不断革新,“条编”这项老手艺逐渐被人们遗忘。“年轻人对这门手艺不感兴趣,现在也不太需要这些了,我在家闲不住,就当锻炼身体了。我希望这门传统手艺能够传承下去的。”在樊广堆看来,“条编”已不是一门糊口的手艺,而是一种寄托和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