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广大老年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本报特开设“银龄行动”专版,深入报道全国老年志愿服务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不懈追求、发挥余热、播撒爱心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积极挖掘和展示各地“银龄行动”实践中的特色亮点和创新成果,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共同推动“银龄行动”拓面升级、提质增效、形成声势。
“忻元华”银龄支教团
穿越千里暖凉山
“中国好人”“浙江好人”“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这些年,忻元华获得了很多荣誉。然而,比起这些荣誉,在忻元华心中,最让他动容的还是孩子们叫他一声“科普爷爷”。
从忻元华单独出行,到忻元华夫妻携手奔赴各地,再到宁波市委老干部局联合宁波市教育局成立“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忻元华和支教团已结对帮扶当地青年教师162名,支教山区学校18所,受益学生近4万人。
一个人的萤光
跋山涉水支教忙
忻元华与支教结缘从他退休之后就开始了。
2006年,忻元华从宁波工程学院退休后,闲不下来,常常到学校、社区组织孩子们开展有趣的科普实验,进行科学启蒙。
2015年,69岁的忻元华看到江西上饶山区招募支教志愿者的消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作为200多个报名者中唯一的科普实验志愿者,他的申请通过了。
从此,忻元华与边远山区支教结下“不解之缘”。四川凉山、甘肃陇西、湖南溆浦……哪里有需要,他就往哪里去。
每次支教,忻元华都会带着20余套装备“跋山涉水”:万伏高压隔空亮灯、3分钟制块冰、简易电动机、激光枪打气球、磁悬浮装置飘起苹果……这些都是他采购材料制作或改制的。
忻元华说:“用自制物品做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减少成本,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实验接地气,只要愿意思考、尝试,都有可能做出来。比如,用废旧的圆珠笔芯做的超声波哨子,能控制远处的灯,会让学生十分吃惊!”
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支教,是在他74岁那一年。当时,忻元华被凉山“美姑儿童之家”招募志愿者的启事吸引,已有5年山区支教经历的他果断报了名,并顺利入选。
忻元华到凉山州美姑县送教,其中一站在洛俄依甘乡小学,依山而建的科学实验楼,因他的到来而真正开始启用。
“第一次来的时候,在每天满课的状态下,只能给1000多名学生上实验课。没听过课需要科普知识的学生还有很多。”忻元华感慨。此后他甚至安排4个班一起围着他看实验。例如火箭发射实验教学,他就在课间操期间,用一刻钟讲解并试射4枚不同条件和参数的火箭,一次比一次飞得高,最多一场有4600名学生观看。
△忻元华开展边远山区科普支教
两个人的亮光
携手共走支教路
忻元华的妻子滕崇,退休前是一名心理健康专业老师。2019年,滕崇结束了退休返聘,选择与丈夫同行支教。他们一个上科普实验课,一个上心理健康课。就这样,“科普爷爷”和“知心奶奶”携手支教的故事慢慢传开了。
翻山越岭是常事、有时没床睡觉打地铺、饮食不适应……两位老人没有退却。“好的心态可以克服恶劣的条件,几天后就习惯了。”忻元华说道。
山区的孩子们质朴、单纯,但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在讲台上,滕崇循循善诱、耐心开导,给孩子们打开了心灵的窗户。
一名凉山州美姑县的初中女生经常发来微信消息,跟滕崇分享学习和生活情况。她们的缘分始于滕崇的一次心理课。那次课后,这位女生找到她,倾诉自己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导致心理压力极大,每天难以入睡,经常想轻生。“孩子,我理解。你这么信任老师,我这几天都在校园里,你随时可以找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关心和开导,这位女生想开了,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就这样,滕崇成为了女生最信任的“知心奶奶”。女生的姐姐正在大学里就读师范专业,知道妹妹的事后,专门加了她的微信,表示毕业后想回到家乡,做像她一样的好老师。
滕崇的支持,也是忻元华的支撑。2021年8月底,忻元华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医院要他马上动手术。“但我已经约好10月份去凉山支教,不能爽约。”这是他放不下的牵挂。
滕崇满是担心,但她没有反对。在跟医生确认病情短时间内可控后,她毅然陪丈夫前往凉山。支教结束后,忻元华才安心接受手术。
两个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的老人,为了三尺讲台很拼。“今年恰是我们的金婚。希望能继续互相理解、支撑陪伴。”忻元华夫妇说。
△忻元华(前排中间)、滕崇(前排左二)夫妇携手支教
一群人的曙光
组团支教谱新篇
2023年,得知忻元华夫妇的善举后,建有“宁波市银辉志愿者联合会”的宁波市委老干部局,更坚定了完善“老有所为”平台的信心和决心。他们联合宁波市教育局成立“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开展“甬有银力·点亮未来”银雁支教行动。
今年5月,在凉山州举行的“甬有银力·点亮未来”银雁支教行动启动仪式上,宁波市委老干部局联合宁波市教育局,向凉山州教育基金会捐赠助学款10万元。同时,“银雁空中课堂”正式上线。
随着银雁支教行动深入推进,教育帮扶、教研帮带、导师带徒、专项培训、空中支教、关爱助困、假期赋能等七大活动也逐渐铺开。
有了专门的团队和组织的支持,支教的范围、方式都得到了拓展。今年5月,包括忻元华夫妇在内的13名退休教师一同前往凉山,队员来自语文、外语、数学、物理等多个学科。他们以“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学生科学实验和心理健康等多学科教育,进行教师结对培训,为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提供支持。
在支教团首次赴凉山的行前体检中,镇海区仁爱中学退休教师谢守俊被查出心血管疾病,动脉放了3个支架,他为不能成行而感到遗憾。
今年10月,新一期银雁支教团再次开启,经复查许可,谢守俊毅然参加了支教。“我还想继续发挥余热,为山区讲好数学课。”
“10月入凉山,银龄教师人数比5月份多了4位,我们还增加了美姑、雷波、甘洛、昭觉四县开展支教。”忻元华说。
在凉山的时间有限,他们白天上课、听课、指导年轻教师,晚上还在备课、整理笔记,常常工作到深夜,与时间赛跑,把价值奉献。
退休前担任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的王劲松组织了一个甬凉研究小组,邀请宁波在职优秀教师和自己支教过的喜德中学、甘洛中学老师加入微信群,大家交流探讨,打磨教学设计。在甘洛中学,王劲松还组建了一支学生无人机编程小队,短短数日,实现了从零基础到熟练者的突破。
青年教师肖阿甲、刘玉兰跟着宁波宁海县潘天寿中学退休教师黄秀月制教具、做实验。肖阿甲说,黄老师给她做了很好的示范,她会更加努力,上好每一堂实验课。
乐伟国是浙江省小学英语特级教师,退休前为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也是支教团队的首名小学英语老师。支教第一周,他走进美姑县城关小学和巴普小学,听了4名老师的教研课。根据当地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现状,乐伟国为当地英语学科建设献计献策。
支教期间,宿舍小小的床,就是银龄教师的备课桌;饮食不适应,啃几口干粮对付过去。当问及有何需求时,他们都坚定地表示:尽量不给组织和当地添麻烦,能给孩子、老师和学校带去更多帮助,就很欣慰了。
“凉山很需要银龄教师这样的专业力量。”担任凉山州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的宁波援凉山干部吴勇说。
美姑中学党总支负责人乌尔中田说,这两年新入职的140余名老师,需要这些优秀的“引路人”来帮他们站稳讲台。
今年以来,宁波市委老干部局深入开展“甬有银力”聚能扬帆行动,推进“银色”人才队伍建设,联合宁波市教育局打造银龄教师“师资库”。目前,入库银龄教师200余名,未来还将以学科建设为牵引,带动凉山州教研体系、教研队伍建设和发展。
△“甬有银力·点亮未来”银雁支教行动启动仪式
全社会的暖光
跨越山海聚大爱
在忻元华夫妇和支教团队的带动下,爱心如潮水般涌向凉山。
宁波各区(县、市)纷纷组织银龄教师,赴对口帮扶县开展支教和教研帮带活动。今年10月初,宁波高级实验师、刚退休的慈溪市浒山中学老师吕剑国前往布拖县教学帮扶,对力学、电学等重要基础实验器材进行当场实验验证,让老师们对实验教学有了新认识。浙江省红十字一级救护师、宁波奉化退休教师刘瑞芳来到甘洛县新市坝镇中心校,教授了心肺复苏、外伤处理等实用技能。
55年前,忻元华从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现在,西安交大宁波校友会经忻元华联系,长期资助51名凉山学子。多家爱心企业、市民纷纷捐款捐物,委托支教团把爱心款和物资转赠给凉山的学校。
今年5月份,在浙江潮新闻记者的帮助下,200个凉山孩子的“六一”微心愿一夜之间全部被认领。有人留言:我们愿意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做点事,像在凉山的爱心人士一样。
宁波工程学院大学生支教志愿团队紧跟银龄支教团队步伐,在暑期为美姑县的孤儿和留守儿童开展科普实验和辅导。
宁波镇海的退休干部陈伟高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力量,为凉山州山区小学捐赠图书5759册。
如今,“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引领宁波市1598支银辉志愿服务组织做好事、献爱心,今年开展助企纾困、结对助农等服务活动6280场次,服务群众30万人次。
“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和宁波市教育局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充足的保障,让我们很感动,也是我们支教的强大动力。只要身体允许,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提到未来,忻元华眼里闪烁着光芒。(胡慧芳)
来源:中国老年报
(责任编辑:刘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