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风采 > 传承 · 其他 >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地质科学家杨明桂——胸怀家国情 岁月赠山河
2025-05-09 09:48:05

微信图片_20250509094545.png

“从事地质工作70年了,我这一辈子,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蛇年正月,92岁的杨明桂满头白发、精神矍铄,清癯的面孔、略显老旧的外套衬托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气质。

杨明桂,“李四光奖”获得者,我国著名地质专家,江西省原地矿局总工程师,1933年出生,1954年参加工作,1958年入党,1995年退休。退休至今整整30年,仍在工作。

“这个工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大,到处跑、满山跑。在山上要防着毒蛇,还要防着野兽。”杨明桂说。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大力发展工业,急需摸清矿产资源“家底”。1955年春,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的杨明桂来到江西,一头扎进深山,对国家急需的钨矿进行普查。

“当时有三个难,第一个是吃饭难,第二个是经常睡不着觉,最重要的还是穿衣难。”

条件困难和随之而来的胃病未能阻挡杨明桂丈量河山的脚步。他和同事发现了江西莲花山、大王山等多处矿田。他的隐伏成矿花岗岩基预测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建立起石英脉型钨矿床“线脉—细脉—大脉—根部”垂直分带图式,这种分带图式,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五层楼”找矿模式的雏形。多年来,他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多位一体”斑岩铜矿床模式,同时总结提出了江西具有优势的成钨成铜两大岩浆成矿系列……

退休后,杨明桂并没有停下工作。

他率领近300人的研编团队,全身心投入全国省级地质专业志书研编试点项目。1000多万字的文稿字斟句酌,600多张图表数据逐个核实……他“一支笔”统稿、定稿。历时18年之久,《中国区域地质志·江西志》《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与《中国矿产地质志·华南洋—滨太平洋构造演化与成矿》等7部志书和7幅1∶50万地质图件与数据库成功面世。

江西稍有成就的中青年地质专家,大都得到过杨明桂的指导。江西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欧阳永棚说:“对我成长影响最深的是杨明桂老先生。”

2013年,已经80岁高龄的杨明桂到欧阳永棚驻扎的浮梁县朱溪钨铜矿项目部考察新发现的晋宁期含铜花岗闪长斑岩。“原以为他只是听汇报和看标本,结果他要求上山。当时正值寒冬,山高路陡,杂草丛生,他拿一根竹竿当拐杖,花了近一个小时才爬到岩石露头点。”“他对我们说,作为地质工作者,要重视野外第一手资料;要脚踏实地做事;要讲事实摆证据,不轻信权威。”杨明桂的教诲深深刻在欧阳永棚的心中。

“我有胃病,到了90年代,得了高血压,2005年又得了脑梗,但我一直都没有停止工作。我这个人就这样,该怎么干就怎么干,该怎么活就怎么活。”杨明桂言语间尽显洒脱。

“回想党和人民对我的哺育培养之恩,一切艰难困苦和疾病都阻挡不了我献身地质事业的决心和脚步,我决定把余生全部奉献给地质事业!”这是杨明桂在入党志愿书中许下的铿锵誓言。

愿以此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他,奋斗70载,仍在前进。他,踏遍青山,风华依然。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