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才信息库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库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人才展示 > 传承 · 其他 >
臧寿攀:在传承中砥砺前行 九旬老匠人守望非遗“老行当”
2024-01-08 14:34:54

“这个铁条要这样拧,一定要拧紧了。”近日,温州乐清市蒲岐镇西门街村的臧寿攀正和村民们张罗春节蒲岐抬阁的各种演出事项,忙得不可开交。

d4c56521e00c4b8c8dad991a15736231.png

臧寿攀仔细检查新采购的服装道具

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抬阁的魅力,91岁的臧寿攀仍奋战在一线,手把手指导学徒们进行服装搭配、工具准备等,还为喜爱抬阁的人开设公益课堂,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七八岁时就与抬阁结缘


“我是土生土长的蒲岐人,是扮演抬阁上的人物长大的。”说起自己与蒲岐抬阁的深厚渊源,臧寿攀笑呵呵地谈道。他七八岁时,就扮演过抬阁上的古戏人物,漂亮的妆容和华丽的服饰让他印象深刻,并喜爱至今。


“那时候抬阁一出戏上只有两三人,我们扮演成多个不同的角色,坐在铁条的圆盘上一动不动,给大家展示古戏人物,吸引了很多街坊邻居来看。”臧寿攀表示,坐在架子上比较枯燥,时间一长就会感到疲惫,比较辛苦,但是那时的孩子们都争着要这样的机会。


从小的经历让臧寿攀对抬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注定了他与抬阁的缘分。因为喜欢抬阁,长大后的臧寿攀便拜师学艺,不断学习创新,将蒲岐抬阁文化发扬传承下去。


在臧寿攀等同行人的努力下,如今,抬阁依旧是蒲岐家家户户每年都期盼的一场盛会,蒲岐抬阁还曾到温州各地演出展示。2009年7月,蒲岐抬阁以“抬阁”项目名称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从十多岁时,臧寿攀就跟着师父学习抬阁,学习的内容十分全面。“以前要学的东西很多,包括抬阁铁条的设置、框架搭建、历史典故、化妆技术、服饰穿搭等,几乎是一个人能干所有的活。”臧寿攀说。

3103a34569984ac3a1969374b1bd5bbc.png

臧寿攀在整理道具鞋

尤其是在人物装扮上,各个细节都十分讲究。臧寿攀十分专业地介绍:“就说关公一角,就有‘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桃园三结义’等典故,在不同的典故里,其妆面造型都会发生变化。如文关公是金色的脸,穿着华服,有坐也有站,往往手拿笏或者书卷,而武关公外穿绿袍内穿甲胄,大多站着,手持青龙偃月刀。这些细节都要考虑到,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早期的抬阁每出戏只有两三个人,臧寿攀接手后,他将每出戏增加到十三四个人,使抬阁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人数的增加意味着每根铁条的承重要增加,该怎么解决呢?为了增加稳定性,他在承重铁杆上加了几根粗的铁条,用于支撑四周,再在粗铁条上加上铁条,并在铁条顶部装上铁板,铺上垫子,供扮演者休息。同时,每场戏开演时,铁条都要变化。如一些戏在莲花上,铁条就要围成一个圆,一些戏要表现角色身份,铁条就要高低错落。


此外,他还想办法让扮演者手中的杯、刀、剑等道具之上均可立人,人上有人,形象逼真,这些创新让蒲岐抬阁极具视觉张力。


“整个抬阁就像一棵大树,开枝散叶,容纳了更多的角色,提供了更精彩的舞台,变得更加有趣、热闹。”臧寿攀说。


“远看仙人腾雾,近看三国风云。仔细一看,都是蒲岐人。”这便是对蒲岐抬阁的最佳形容。


精心培育接班人


蒲岐抬阁已有约200年的历史,是乐清民俗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让这道风景长存一直是臧寿攀思考的问题。


臧寿攀今年91岁,是目前蒲岐抬阁这一行中最年长的师傅,他在50多年前就收了一批徒弟,按照抬阁的各种准备工作分门别类,如化妆、穿衣、搭铁条、采购道具等工种。臧寿攀说:“演出时,每项工作都由一个小组负责,每个组都有一个专门的负责人,而这些负责人就是我带出来的徒弟。他们不光从我这里学,自己也会专门去学习研究,现在比我这个老师傅更加专业。”


除了这些徒弟,臧寿攀还将自己的儿子也带进了抬阁活动。“从事抬阁非常辛苦,各种琐事非常多,从挑选孩童扮演人物到设计服装道具,到最终的游行表演,中间不能出现丝毫差错。我儿子不仅坚持了下来,还和其他人合作,创造出了底座可以旋转的抬阁车,只等今年过年演出时使用。”臧寿攀一脸骄傲。


“传承和弘扬蒲岐抬阁,最好的方式就是从青年抓起,将抬阁文化的种子种在他们心里。”臧寿攀还准备在年底开设专门的课程,让真正喜欢抬阁的青年报名加入,壮大抬阁队伍,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抬阁,让抬阁文化传得更远,将这项非遗文化流传下去。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