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才信息库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库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
山东济宁:以“银龄力量” 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4-05-09 10:25:13

  “基层宣传干部最该做的就是及时把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心坎上,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曲阜市退休干部、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孔令绍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近年来,年过古稀的孔令绍退而不休,坚持用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从机关到学校、从工厂到农村、从会场到集市,每年作40余场宣讲报告,足迹遍布22个省区市,累计宣讲1600余场。

曲阜市退休干部孔令绍开讲《关于孔子那些事》

  据了解,近年来,济宁市立足孔孟之乡丰厚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人文资源的优势,鼓励支持老党员、老干部发挥经验优势、文化优势,投身传统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中,老干部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鱼台县退休干部实地挖掘研究传统文化

  退而不休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底蕴内涵

  山东曾子研究会名誉会长、嘉祥县退休干部沈效敏,退休后为自己制定了研究地方传统文化的“十年规划”,先后主编了40余部曾子研究的相关书籍,并在15个乡镇的儒学讲堂讲学,传播家庭关系建设理念。曲阜市刘玉明退休后潜心研究鲁班文化16年,主编的5部鲁班文化书籍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协助将“鲁班传说”“曲阜楷雕”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像这样由老同志主导、开展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播工作的文化团体在济宁已建成160支,有1100余名老同志参与其中。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老同志中的教育普及和实践传播,市委老干部局、济宁老年大学积极争取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老年大学支持,携手孟子研究院、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济宁老年大学暨“孟荀思想解读”活动,邀请20名国内知名儒学专家系统解读孟荀思想,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名师课程,在老年远程教育网上以“名师公益课”的方式免费供老干部学习,为老同志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支撑。

泗水县退休干部王春在小城子儒学讲堂授课

  银发“新”声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

  泗水县退休干部王春退休后报名成为尼山圣源书院乡村儒学讲堂的志愿者讲师,历时十年光阴,把党的理论政策和优秀传统文化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明白白,被村里百姓亲切称之为“城里老师”。700多堂宣讲课,50多份教案,行程5万多公里,足迹遍布泗水县40多个村居、社区、机关。“讲一些高深的道理、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乡亲们未必听得懂,也未必爱听。但身体力行很重要,以谦和、严谨、忠实的操守,诚心诚意地践行儒家思想,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感召他们。这样,儒家思想才会在他们中间生根发芽。”王春说。

  济宁市通过打造政治立场坚定、责任心强、热心为老年人服务的讲师团队,开展高覆盖面的传播和宣传,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快速有效地进入千家万户。曲阜市退休干部、孔子76代后裔孔令绍,邹城市退休干部、孟子研究专家邵泽水等20余名老同志担任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客座教授,推出《孔孟的智慧》《家风的传承》等精品课程,将儒家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并为现场教学撰写讲解词和导学词,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光发热。

  济宁市拓展离退休干部参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实践途径,先后举办“离退休干部儒学节”“乡村儒学讲堂”等活动,让老干部们充分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工作当中,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辐射源,用自己的力量辐射着周围的人,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优化社会风气、构筑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济宁市遴选全市“五老”、传统文化专家,以济宁老年大学学员为骨干,成立老吾老志愿服务团,到养老机构开展巡回教学、文艺展演、文化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惠及老年人2000余名,串联起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关键环节。

泗水县退休干部刘玉荣手把手向小学生传授传统手工艺

  搭建平台 支持在文化“两创”中老有所为

  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需要不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济宁市鼓励支持老干部、老同志围绕打造“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品牌,积极参与开展传统文化艺术创作、成果转化、非遗传承等工作,以老同志的新创意、新创造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任城区组织老年大学艺术团队、老年书画名家等老同志,进驻“运河记忆”文化街区,累计演出600余场次,以传统文化助力文化街区成为大运河新的文旅“网红打卡地”。

  为进一步鼓励和推动广大老同志加入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来,济宁市先后打造了老干部传承工作室、王春儒学宣讲工作室、嘉祥沈晓敏“润心”工作室、刘玉荣手编工作室等20余个老干部工作室,用于开展传统文化研究、主题宣讲、非遗作品展示等。泗水县退休干部、传统手工艺条柳编的忠实传承人刘玉荣多次受邀参加省市重大节日庆典、非遗博览会,现场展示传统手工艺文化,每年赴各地中小学、乡村社区、研学基地传授条柳编制作技艺二十多场次,让更多的青少年和广大群众感受条柳编传统文化的熏陶。刘玉荣常说,手工创作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为和情怀,是社会责任,要不断学习,融合创新,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有价值和意义,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来源:大众网  作者: 崔丽丽 刘玮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