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才信息库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库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
香港:九万老年人跨境养老的缘由与困境
时间:2024-06-13 10:14:12

最近几年,香港岭南大学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石琤博士和团队成员在调研中发现,受限于香港自身的养老资源,跨境养老正成为越来越多香港老年人的选择。


2021年,香港正式步入超老龄化社会,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20%。石琤观察到,由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养老床位平均排队等候时间约两年,一些硬件设施较好的养老机构需要排队等待6年之久,甚至一些老年人在排队中就已过世。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多年来都面临供不应求的困境。


于是,跨境养老成为不少香港老年人的选择。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估算,截至2019年底,约9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居民长期在广东省生活。2023年7月,香港工联会大湾区社会服务社与工联会康龄服务社发布的《香港老年人跨境养老意愿与需求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愿意前往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的9个城市)中的内地城市长期居住或安老。


随着越来越多香港老年人跨境养老,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石琤观察到,由于香港的免费医疗、就医记录等无法与内地共享,许多老年人需要频繁地在香港和内地之间往返,以满足他们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当老年人进入半失能和失能状态时,返港就医变得尤为困难,一些老年人不得不再次返回香港居住。


近几年,为方便香港老年人北上养老,大湾区提出了诸多政策。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2023年6月,粤港两地也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粤港两地养老合作的备忘录》。


6月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做完大湾区跨境养老的专题演讲后,石琤接受了经济观察网的专访。石琤现同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民生保障研究中心特聘专家、西伦敦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理事、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等职位,她长期从事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政部、香港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等科研项目十余项。


以下文字结合了石琤的部分演讲内容以及经济观察网的专访。


更有性价比的养老方式


经济观察网:哪些香港老年人在选择跨境养老?


石琤:通过此前的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选择跨境养老的香港老年人主要有三类,且大多数香港老年人跨境养老并不是住进养老机构,而是通过租赁或购买当地的房屋过居家养老生活。


第一类是“落叶归根”的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通常在内地出生,随后成为香港的一代移民或二代移民,他们仍跟内地的家人或亲属有密切联系,甚至在内地有祖屋,因此退休后选择返乡养老。这类老年人是最早开始选择跨境养老的群体。


第二类是“故地重游”的老年人。一些香港老年人本身就比较熟悉内地环境,例如年轻时在内地工作多年,有许多内地朋友,因此退休后想回到熟悉的地方养老。


第三类则是“落地生根”的老年人。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香港老年人认为内地生活环境更好,希望去内地安养晚年,开展新生活。他们表达出想要融入内地并落地生根的强烈愿望。这类老年人在近些年逐渐增多。


经济观察网:相比于在香港,内地养老对香港老年人有哪些吸引力?


石琤:更大的居住空间、更便宜的楼价、更低的生活成本、更便利的交通、更好的生活环境、便利的生活以及相似的文化背景等因素是香港长者想要去大湾区中的内地城市跨境养老的主要原因。


相比于香港房价高、物价贵、住所拥挤的生活环境,香港老年人在内地城市生活更有性价比。例如,很多香港老年人通过在内地买房轻松实现了千尺豪宅梦(约90平方米)。


我们也观察到,香港的中低收入老年人更有可能北上养老。首先,香港收入普遍比内地高。例如,2024年香港收入的中位数达到2.1万港元/月(折合人民币约1.95万元/月),而普通餐饮业服务员的月收入也在1.5万港元至3万港元之间。其次,内地非一线城市的物价显著低于香港,“香港赚钱内地花”成为很多香港人非常划算的生活方式。因此,香港中低收入老年人前往内地养老能获得更好的养老生活。


与此同时,近几年大湾区的交通建设越发完善,老年人往返于香港和广东省十分便利,选择跨境养老的老年人能够比较容易保持与香港亲友的联系。


经济观察网:内地城市吸引香港老年人跨境养老的动力何在?


石琤:在经济层面,当香港老年人北上养老,其购房、消费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跨境养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地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较高的问题。例如,内地中高端养老院收费在1万元/月以上,这样的收费标准对于内地很多老年人而言相对较高,但这样的价格对于香港老年人而言,很有性价比。根据我们的了解,不少内地养老机构希望参与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进而借跨境养老的老年人获得新客源,解决床位空置问题。


在服务层面,香港养老服务业的优势是专业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行业内的从业人员也有明确的资格认定和职业发展通道,而内地养老机构大多在硬件和环境上具有明显优势。跨境养老可以促进内地和香港养老机构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专长,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


经济观察网:在你调研过程中,港人跨境养老主要面临哪些障碍?


石琤:首先是社会福利在跨境时面临不可携带的问题,即香港老年人在内地养老时无法享受原本在香港的一些社会福利。同时,香港老年人一般也没有享受内地福利的资格。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香港和内地福利制度存在根本性的差别。一方面,内地的福利体系以社会保险(五险一金)为核心,叠加具有兜底功能的社会救助制度和保障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制度。内地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前提是参保缴费,而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通常与户籍和收入有关。因此,除了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香港老人几乎不具备参与内地其他福利项目的资格;另一方面,香港的社会福利主要基于税收,香港老年人几乎可以免费获取公共医疗和养老服务。就医疗福利而言,当香港老年人到内地养老时,几乎就意味着要放弃香港的免费医疗服务。即使香港老人参加了内地的医疗保险,通常也只享有有限的住院报销比例。


其次是香港老年人使用内地医疗服务的困难与忧虑,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尽管大多数受访老年人对内地的医疗服务较过去更有信心,但也存在一些忧虑。比如内地和香港在治疗方法和使用药物上的差异、香港医疗记录不能与大湾区内的内地城市实现医院间的共享、老人对内地的医疗流程不熟悉等。


第三,很多受访老年人提到他们缺乏获得内地可靠信息的途径,包括如何规划在内地城市的养老生活、如何参与当地的社会福利计划、如何在当地获得紧急帮助等。很多有意向在内地城市养老的受访者,大多只在内地旅游过,而没有长期居住在这里的经验,这导致他们对搬去大湾区中的内地城市生活有所忧虑。


经济观察网:为方便港人跨境养老,香港出台了哪些举措?


石琤:香港特区政府已经出台的跨境养老政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现金福利、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


首先,香港从1997年开始推出现金福利下的广东计划。目前,如果老人符合相关条件,即便搬到广东省等其他区域,依旧能领取香港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金和公共福利金(为65岁及以上或严重残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现金津贴)。


其次,在养老服务方面,2014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试验计划——轮候等待入住政府资助床位的香港老年人,可选择以很低的成本直接入住该计划内的广东养老机构。2014年至2023年,纳入该计划的只有2家养老机构,2024年增至4家。


在医疗服务方面,2015年,香港特区政府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纳入香港的长者医疗券计划(约2000港元/年),即香港老年人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看病可使用长者医疗券。2024年,长者医疗券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广东省内5家综合医疗机构及2家牙科服务机构。


2020年1月,港澳台居民开始可以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险。因此,香港老年人如果北上养老,可通过缴纳居民医保享受看病就医时的医保报销。


经济观察网:为扫除香港老年人跨境养老的障碍,你有何建议?


石琤:首先,建议协助有意向在大湾区养老的香港居民尽早在内地确立他们的社会保障及医疗服务权利,令他们在大湾区跨境养老时仍能享受相关的公共福利;其次,选择跨境养老的长者大多身体健康,有强烈融入当地社区的意愿,因此建议协助跨境养老人士建立新的社会网络以及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区;第三,建议搭建一站式共享信息平台,为大湾区养老规划提供可靠信息。


跨境养老兴起之初是以返乡老年人为主,而现在越来越多香港本地老年人也希望能北上安养晚年。基于调研,我们提出了构建大湾区养老村的设想,主要由政府主导在大湾区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养老社区,并面向大湾区内所有老年人。大湾区养老村将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养老、医疗和生活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在不同时期的生活需求,同时也能为老年人在外地的家属、亲友提供探访的空间等。


香港如何应对超老龄化社会


经济观察网:香港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现状是什么样的?


石琤:在香港,只要老人身体状况(主要是失能程度)满足相关条件,即有资格享受由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长期护理服务。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长期护理服务福利水平比较高,且几乎免费。


每位香港老年人都可以平等提出入住养老院申请并接受香港特区政府安排的需求评估,资格评估也不会考虑个人的经济状况。但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长期护理服务资源十分紧缺,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社区长期护理服务,老人在符合入住资格的前提下都需要排队等候,平均等候时间在两年以上。如果是硬件设施较好的养老机构,平均等候期甚至达6年。


另外,虽然香港特区政府认同就地安老(居家养老)的理念,但超过四分之三的资源都在补贴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可获得的长期护理服务非常有限。大部分居家老年人仍然依赖家庭成员或通过雇佣外佣(费用约5000元/月)等方式获得照顾服务。


经济观察网:你提及不少香港老年人在排位等待养老机构床位,这与内地不少养老院床位空置率较高的情况截然相反。为何香港老年人想入住养老院?


石琤:香港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大,不少香港老年人本身的居住条件比较差,甚至未拥有自己的住房。而入住养老机构既能改善原本的居住环境,又能满足日常的生活及护理需要。一旦住进养老院,老年人晚年生活就有了保障。


香港社会也面临家庭规模小型化、少子化、高龄化的趋势,如今老年人仅靠家庭成员难以获得所需的照顾,也不是所有老人都请得起外佣。叠加日间照料中心和上门照护服务等居家服务的供给有限,入住养老院被迫成为老年人的选择。当然,如此多老人选择机构养老也是政策导向的结果,目前大部分资源也在向养老机构倾斜。


另外,因长期护理服务的普惠性,大量老年人会选择在失能程度满足资格时立刻去排队,也就是“占位置”。加上香港老年人可以选择同时等候社区照护服务和养老院床位,所以即使当下并没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打算,仍会先去排队占位。这也导致大量老年人在排队入住政府资助的养老院床位,甚至一些老年人直到过世都没等到入住的机会。


经济观察网:在巨大的养老需求下,哪些原因限制了政府或民间资本在香港推动养老机构的建设?


石琤:主要受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金投入三方面因素的制约。首先,香港土地资源非常稀缺,香港养老院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房间面积不大,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养老床位通常为6至8人一间。


其次,跟其他地区一样,香港养老机构普遍面临护工短缺问题。护工工作比较辛苦,且薪资相比香港平均薪资并不算高,所以养老机构长期面临护工短缺以及护工离职率较高的问题。


最后,财政的可持续性是香港做决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对于是否短期内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更多养老院,需要经过反复的讨论和验证。通常,香港会在确保财政资金长期可持续的前提下,才会增加某些社会福利。


香港社会福利署数据显示,2020年3月全港养老床位约有7.6万个,大约3.9万人申请轮候政府资助的养老床位。为解决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等候时间长、等候人数较多的问题,香港此前也出台了照顾服务券计划,即老年人可以选择放弃排队转而申请服务券(约6000港元/月),通过自己负担一部分费用,尽早获得养老服务。但是,照顾服务券通常要在政府指定的养老机构使用。


经济观察网:香港老年人如何应对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石琤:与内地不同,香港没有养老保险或其他公共养老金制度,因此香港特区政府也没有支付公共养老金的压力。


但香港从2000年12月开始实施强制性公积金制度(强积金),即强制雇主和职工每月向强积金计划缴纳一定资金,等到职工退休时,累积的供款及其产生的收益将全部归属于该职工。一些老年人在退休时会一次性提取所有的强积金,然后用这笔资金去做投资理财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但因为强积金成立的时间尚短,很多老年人没有足够的积累,所以目前香港老年人的贫困率其实也很高,很多老年人在领综缓(即综合社会保障补助计划,类似于内地的低保)。


经济观察网:近几年,内地老年人再就业话题被广泛关注,香港老年人是如何再就业的?


石琤:香港老年人的再就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理念,通过再就业来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以及与社会保持联系,进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另一类再就业属于“不得不”再就业。因为没有公共养老金制度,为了提高晚年收入和避免陷入贫困,不少香港老年人会坚持工作,直到干不动为止。

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田进    实习记者:胡淼 罗雪丽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