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7时,灵石县夏门镇梁家圪塔村幸福小院的厨师便开始忙碌起来,切菜、蒸馒头、熬米汤……8时前,他们就要为老人们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
每日11时,阳泉市城区义井街道德业居社区“阳光邻里·社区养老餐厅”、太原市耐火西巷社区的社区食堂、榆次区晋华街道康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餐厅就热闹起来。老人们三三两两走进食堂,排好队,点几道喜欢的饭菜,然后围桌而坐,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每日的饭前饭后时间,老人们在观影区看个电影、在书画室里写写字、在活动室里听听养生课……这是太原的社区食堂助餐与日间照料、老年娱乐等多种功能整合,探索出的“社区食堂+”的模式,让老年人“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
……
不论是开办幸福小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是社区食堂,都是山西省民政厅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的一个又一个的缩影。如今,在山西,这样的老年助餐点已有7742个,惠及老年人179万名。
近年来,山西省民政厅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以“社区养老幸福工程”为抓手,全省各地形成了独有的老年助餐服务特色和亮点,逐渐打磨出多样化、接地气、能复制、可持续的老年助餐经验。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太原 社区食堂建设成效显著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走进太原市的各个社区食堂,除了能看到一道道美味可口的饭菜吸引不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前来就餐外,还能看到社区食堂里张贴着的补贴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低保家庭等特殊群体,就餐时都可以享受相应的折扣价格,由政府出资对食堂进行补贴。
作为老年助餐服务的先行市,太原市以社区食堂建设为“小切口”,牵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截至目前,太原市社区食堂订单数已超601.45万单,服务人次约1300万,其助餐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主体多元、方便可及的服务网点,“低价”“惠民”的属性突出,其中客单价在20元及以下订单约占总单数的70%。
提及具体的工作,太原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曹兴国表示,完善社区食堂管理机制是第一步,民政局先后印发《关于推进社区食堂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切实做好养老机构和社区食堂餐饮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社区食堂建设要求。同时成立太原市社区食堂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还发布省级地方标准《社区食堂设施配备及服务规范》。
之后,社区食堂在普惠居民上下足了功夫,不仅设立多种优惠政策,实行一人一策、一餐一补,精准兑现补贴,每日推出不少于2种、不高于8元的爱心餐。同时对运营主体给予补贴,调动其积极性。比如,按照1400元/平方米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满一年的社区食堂根据评估等级分别给予3万元、6万元、9万元的年度运营补贴。
现在太原市打造的数字化平台,已将全市社区食堂统一接入,实时传输各类数据,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精准度,增强监管时效性,帮助运营主体调整菜单和管控成本。
此外,社区食堂将助餐与日间照料、老年娱乐等功能整合,通过“社区食堂+学堂”“社区食堂+康养结合”“社区食堂+文化活动”“社区食堂+综合为老”等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社区食堂,提升服务吸引力。
曹兴国说,目前,社区食堂项目作为太原市老年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尝试。全市社区食堂营业额超3.7亿元,创造约4000个就业岗位,既解决了老年人就餐难题,又挖掘了消费潜力,实现了“叫好又叫座”的良性发展目标。
阳泉 多措并举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
“在社区养老服务站,不仅能吃得好,周围还都是熟人,平时一起聊聊天、下下棋,比待在家里好太多。”住在阳泉市晋东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老人纷纷表示,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这儿环境好,菜色全、量足、价低,照顾得好。”这样的评价已成为阳泉市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标签。
阳泉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翟建光表示,阳泉市作为山西省唯一一家被民政部确定的2022年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通过党委政府重视、创新工作方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财政投入以及加强综合监管等一系列举措,在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上取得的成果显著。
提及具体的做法,翟建光说,首先是构建了完善的政策体系,如建立养老服务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并先后出台多个文件,明确了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要求、任务和措施。今年,阳泉市正在积极建设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146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
其次是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助餐难题。按照“9073”养老格局,整合资源,以老旧小区改造等为契机,将相关房屋设施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社区养老“12345”工作法,区分不同类型给予建设补助和运营补贴,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落实税费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目前,阳泉市1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中民营资本运营的达8个,25个社区老年餐厅全部由第三方机构运营,并成功打造多个养老品牌。2020年至2023年市县财政配套1210万元用于相关建设,且各县区持续落实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补贴。
最重要的是加强综合监管,保障助餐服务质量。翟建光说,阳泉市民政局印发相关实施方案,建立社会监督机制,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监督执法,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晋中 “家门口”老年助餐服务实现县域全覆盖
伴随着饭菜香从榆社县北村居家养老服务驿站的餐厅里飘出,在院子里聊天的十多名老人纷纷到食堂窗口排队盛饭。“这里饭菜不重样。”“比我一个人在家就着咸菜啃馒头要好很多。”“一天吃饭只要10块钱,我们都愿意来吃饭。”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饭后,他们或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或参加合唱队、舞蹈队,或享受义诊服务等。
在榆社县,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在全县的169个行政村中就有129个,从2022年创办以来,已为1700余名农村老年人及特困人员提供助餐、助浴、医疗保健等基本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村里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托养和照护。
目前,“家门口”老年助餐服务实现县域全覆盖。如何让养老服务驿站实现可持续发展,晋中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张晓丽说,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维持收支平衡的资金从哪儿来、如何解决自身造血的功能。为此,他们推行了“五个一点”的资金保障机制,即财政支持一点、集体自筹一点、个人负担一点、社会捐赠一点、自力更生一点。“这样既满足了居家养老运营所需资金,又调动了全社会支持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同时‘五个一点’模式也成为示范带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一面旗帜。”张晓丽说。
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农村老年助餐服务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灵石县就因地制宜,打造“幸福小院”,发展山区互助养老。针对山区部分自然村相对分散、距离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较远,老年人就餐不便的客观因素,灵石县梁家墕乡开展“幸福小院”试点,鼓励邻里互助养老,在常住老年人较少的自然村开展试点,鼓励空巢老人结对共居、共同生活、相互扶持,解决吃饭问题。鼓励村民部分自筹资金,或设立子女“孝善基金”和公益捐赠等。部分小自然村还设立助餐服务点,由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做好餐食,村网格员集中打包配送,满足了偏远山区农村老年人吃饭和活动等养老服务需求。
除了农村老年助餐,晋中市民政局在城市社区老年助餐的创新进程也从未停止。榆次区就积极打造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榆次模式”:华晟养老服务中心以幸福工程为“圆心”,持续扩大社区养老服务半径,自2020年起,连续3年承建幸福工程并高质量连锁运营。同时探索创新服务机制,大力发展“物业+互联网+养老服务”服务模式,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形成线上、线下两大运营系统,融合“物业+互联网+养老”,创新“订单式服务”的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等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周边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实现了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的目标。
省民政厅 拟用三年时间覆盖七成以上城乡社区
小小的老年助餐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基层治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反映的是地方政府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的努力。
2024年,省政府把城乡养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确定为民生实事,山西省民政厅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全省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2024年新建改造50个城镇社区养老工程,新建改造100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升级30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升城乡老年助餐服务能力,已下达财政资金24486万元。同时为80周岁及以上低保家庭老年人发放助餐补助,省级每人每月补助30元,已下达资金3650万元。
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各市在老年助餐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大同的智慧送餐、忻州河曲的老年幸福餐厅等,现在的山西老年助餐经验已形成了多样化、接地气、能复制和可持续。
山西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白明芳说,养老助餐是养老事业的一个环节,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和质量,还需从推动养老服务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为此,厅里重规划、强引领,织密了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在充分调研后,起草了《山西省实施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目前正在进行最后一轮征求意见。同时,通过加强政策支撑、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培育社区养老品牌,为社区养老服务注入强大动力。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举措,高龄津贴和护理补贴全面落实,购买服务经费、运营补贴等资金投入充足。同时,培育出幸福汇、易照护、华晟咱家等6个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并给予一次性200万元的奖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居家社区养老和老年助餐服务上砥砺前行,为三晋大地老年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白明芳说。
来源:山西晚报 记者:杨洲芬
上一篇:孝老情 / 人才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