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本市通过推行养老服务合同网签,从源头上治理“乱收费”;为养老机构配备智慧照护终端设备,让照护服务“可追溯”,切实维护了老年人权益。昨天,记者从全国养老服务监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本市已累计网签养老服务合同近6万份,基本实现了在院老年人的全覆盖。
“我们设有103个房间,可容纳大约155位老年人入住,老年人入住时通过网签合同,可对所有的服务内容一览无余。”位于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刚开始试运营,就吸引了不少社区老人前来参观。工作人员关于“合同网签”的介绍,让老人们倍感踏实。
为了帮老年人守好“钱袋子”,本市于去年3月在全国率先推行养老服务制式合同网签制度。制式合同明确约定了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监管机构的权利义务,规定了养老机构预付资金限额,同时通过增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保证金专管账户、保证金查询方式等,有效防范大额预付费、非法集资等风险,避免了“霸王条款”对老年人权益的损害。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累计网签合同5.9万份,基本实现了在院老年人的全覆盖。
“网签合同还要求养老机构每月将等额票据上传至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管理闭环;要求养老机构上传房屋产权证或租赁协议,避免因租期短于合同服务期导致老年人利益受损。”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养老服务合同网签不仅节约了养老机构的资源和成本,还便于老人及家属全面熟悉、了解标准示范文本内容,有力地维护了各方合法权益。
在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每个托养床位旁都摆放着一块智能屏幕。“这是一台智慧照护终端。”工作人员拿起托养老年人的身份卡一刷,这位老人的个人信息、照护计划顿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针对失能照护服务过程中追溯难、评价难等问题,市民政局依托北京市养老服务网开发智慧照护系统,在全市500余家养老机构统一配备1.2万套智慧照护终端设备,引导护理人员根据照护计划开展服务。通过智慧照护系统,终端机采集的数据可实时同步至北京养老服务网,确保养老机构履行服务协议,保质保量地向老年人提供服务,避免提供“虚假服务”。
据了解,依托这套系统,行业主管部门、机构管理人员和老年人家属可以实时调阅服务情况,从而保证服务质量,提升监管质效,让老年人及其家属更加放心。同时,民政部门还推出了安全检查小程序,形成养老机构“健康度”指标,让入住老人安心。截至6月底,已有10700家次机构依托安全小程序完成自查整改月报,自查并整改风险隐患921项。
针对旅居养老服务不规范、缺乏安全保障等问题,北京市民政局还依托养老行业协会,推动成立旅居养老机构联盟,制定联盟公约、明确服务标准,强化旅居养老服务监管,有效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我们将始终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服务与监管并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监管能力和监管质效,推动养老服务监管无处不在、无时不管、无事不扰,让全市近500万老年人生活更加安心、舒心、放心。”北京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军在介绍北京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的经验做法时表示。
来源:金台资讯 记者:王琪鹏
上一篇:孝老情 / 人才论坛
下一篇:安徽:从五方面开展老年助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