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4年11月,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在北京共同启动新时代“银龄行动”。这是以老年人为主体,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开展智力援助和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为内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陕西省共有46.3万名老年人参与“银龄行动”,其中有3000余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参与“银龄名师”乡村教育服务活动,1万余名老科技专家深入基层宣传宣讲1.3万场,1.2万名老医务工作者开展义诊活动930场。此外,该省还成立各类“银龄互助”志愿服务队,有35万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扶贫济困、矛盾调解、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老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观”理念,成为三秦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倡树“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
近日,陕西省老龄办在西安市碑林区举办首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暨银龄专家送健康”主题示范活动。活动采取省市区三级联办、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形式,旨在助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活动现场,西安市社会科学院专家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为题,为老年群体详细讲解当前人口老龄化现状、新时代“银龄行动”背景、老年志愿服务政策等。来自西安市第九医院、第三医院和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多名银龄专家,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口腔健康等问题,提供专业的诊疗和指导服务。西安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市老龄健康协会、浦发银行等单位工作人员围绕养老服务、老龄政策、防骗反诈等老年人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千余份。
此次“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暨银龄专家送健康”主题示范系列活动共开展12场,内容涵盖人口老龄化形势教育、老龄法规政策教育、老龄事业发展成就教育、孝亲敬老文化教育、老年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等方面。主题示范系列活动的举办,将有力带动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加快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为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铜川市民政部门梳理银龄人才需求清单,主动与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联系,先后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务队79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支持银龄教师到偏远地区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活动;支持银龄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坐诊、查房和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持银龄科技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陕西省老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协会10万余名会员,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和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以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建立专家信息库、科研成果库和技术推广项目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截至2024年8月底,全省共设立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点(工作站)314个、助力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76个,参与“双助力”工作的老科教工作者人数达千人以上,推广技术项目30多个,收到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全国知名的农科城杨凌示范区,仅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技术培训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银龄教师计划”项目,参与的老年志愿者就达到1306人。他们面向“三农”开展科技咨询、业务培训、资料编写、建言献策、科普宣传等活动,被群众称为“最接地气的科技服务团队”。2024年,该示范区累计通过强农APP为全国各省市农友在线解答生产技术问题1200余条,老年志愿者走进校园、社区、科研基地,开展科普交流和培训活动17场,培训人数近2000人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银龄教师计划”选派退休教师支援西部高校54人次。
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
陕西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让老年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
渭南市积极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等活动。当地民政部门借助小区物业、业委会、楼栋长、网格员、退休党员、社区居民的力量,成立基层老年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涉及健康服务、科普宣传、纠纷调解、老年互助、防诈宣传等活动。
在革命圣地延安,当地民政部门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邀请老年人担任楼栋长,做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为青少年讲述革命故事、传统文化,从事基层民主监督、纠纷调解、卫生健康宣传等工作。
陕西省关工委组织全省18万“五老”人员、2.1万个关工委组织,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月”等系列关爱活动。通过参观红色场馆、聆听红色故事、举办红色展演、观看红色影片等形式,用延安精神熏陶青少年;主办“唱响红色新童谣”主题诵读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开展“老红军的故事”系列活动,积极推进青少年家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文化体育活动中唱“主角”
陕西省各级老年大学学员和老年活动团队,通过举办书画摄影展、文艺汇演等展示展演活动,呈现了一场场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盛宴。
2024年春节前夕,省老年大学长安书社、重阳画会的老同志,为帮扶村群众、老年大学干部职工义写春联600余副;夕阳红摄影协会老同志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大型会议活动中承担摄影工作;京剧团举办“悠扬京韵为老情”慰问演出、“秦风秦韵润晚晴”秦腔专场演出,为周边群众送上精彩唱段。
每逢重大节日,宝鸡市组织老年朋友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024年组织慰问演出近300场次,开展绘画、书法培训近100场次。
延安市有60岁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1231人,组织指导全市老年人经常性地开展广场舞、健身操、健身秧歌、柔力球、太极拳等活动。
截至2023年底,陕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853万人,其中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达480多万,约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55%以上。
“老有所为”彰显别样风采
随着“银龄行动”深入推进,越来越多老年人加入到“银龄行动”队伍中,“老有所为”的动人乐章在三秦大地持续奏响。
咸阳市把开展“银龄行动”与“智慧助老行动”相结合,在医疗卫生、政务便民、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服务场所,增设老年志愿者服务岗。
安康市岚皋县依托全县“银发人才库”,组建起党建型、文体型、技术型的银发智库队伍,推广“党支部+志愿团队”“党支部+社团”等模式,积极探索“银龄行动”示范项目,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基层治理、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等工作,使离退休人员从基层治理的“活动旁观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商洛市民政局协调老年协会、老科协、老体协等社团组织,常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老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助力“中国康养之都”的品牌创建工作。
榆林市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作用,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医务义诊、教育科普、日常服务等活动,培育形成了清涧乐施德协会、禾苗课堂、金秋春光志愿服务队等一大批老年志愿服务品牌。
来源:陕西省民政厅
(责任编辑:刘倩彤)
上一篇:孝老情 / 人才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