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
浙江:“银龄行动”激发新活力 受益群众近10万人次
时间:2025-01-09 09:36:23

近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浙江共有4个集体和12名个人获表彰。宁波市“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团队成员,78岁的忻元华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在宁波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和实验,还千里奔赴支教,展现了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有为担当。


何为“银龄行动”?其是以老年人为主体,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开展智力援助和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为内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从2003年开始,全国老龄委连续组织开展“银龄行动”,从5省份试点到31省份全面推开,由省及市、由市及县,形成国家、省、市、县携手发动各领域老专家开展支农支教、健康服务等公益行动的良好局面。


2024年9月,全国老龄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老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同年11月,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共同举办了新时代“银龄行动”启动活动,面向全国广大老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发出倡议。


闻风而动、顺势而为。浙江“银龄行动”也在不断迭代升级,激发新活力,更好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微信图片_20250109093348.png

老吴帮邻工作坊成员(左一为吴苗旺)潜龙社区供图


展现担当“银龄行动”全面开花


1月6日上午8时,在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街道潜龙社区,几位老人拎着大包小包,穿过社区走进一处小屋,脸上笑意明显。“新年临近,要修的家电、器具也多了起来。”80岁的吴苗旺是“老吴帮邻工作坊”成员,也是一名经验老道的电工。提起这个工作坊,附近邻里无人不知,由社区的几位退休老人自发成立,为周边居民义务维修家电,一修就是三十多年。“从上午8时左右到下午4时半,基本一天时间都待在这里,一年365天几乎不缺席,反正退休后也是闲着,不如为大家做点事。”吴苗旺笑着说。走进老吴帮邻工作坊,面积不大却内藏乾坤,满目皆是各式维修工具,几位老伙计手上忙个不停,有些擅长修家电、钟表,有些擅长木工,几人各司其职,小修小补间成为社区内最温暖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50109093401.png

老吴帮邻工作坊成员维修器具。潜龙社区供图


发挥专长,展现担当。如“老吴帮邻工作坊”一般的老年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等,为传递文明新风贡献“银发力量”。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2024年1-10月,全区成立老年志愿服务队伍300余支,注册志愿者超5500人,为老志愿服务时长超10000小时。


放眼省内,省老年活动中心不断加强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以“银龄”力量打造“硬核”团队,做好“传帮带”工作,全省“银龄”辅导员达到1万余人,展现“老有所为”新风尚;临海市充分发挥老干部们专业精干、经验丰富的优势,开展“银雁助企”“银雁返乡”“银雁治理”“银雁兴文”“银雁关爱”“银雁帮扶”六大行动;丽水莲都区的小荷爷爷奶奶分队更是“银龄行动”的生动实践者,志愿服务身影分布在莲都区各大公园、广场设立的文明小屋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浙江“银龄行动”的足迹不仅在省内,也扩展至省外。2007年,在全国老龄办协调下,浙江省、四川省老龄办发起的浙川“银龄行动”援助四川乐山茶叶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后,免费提供国家级良种茶亩、老专家亲自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构建有效的技术培训体系……由浙江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具体负责项目实施中技术指导等工作,从2007年全面实施到2017年收尾整整十年,浙江累计帮助四川省乐山市完成推广种植中茶102、108、302茶树良种12000多亩;为茶农茶企组织举办各类茶叶技术培训14期,累计2617人次;创制并完成工商部门品牌注册“银龄绿茶”新产品3个,增收19750万元。


从2006年开始,全省以项目推动为抓手,充分发挥省级老年社团的组织、专业优势,为欠发达地区和农村送医、送科技、送文化体育、送老龄服务技能等活动。目前,浙江全省参与“银龄行动”的老年知识分子已达数千人次,受益群众近10万人次。


搭建平台

银龄发挥积极作用


2024年11月,在全国“银龄行动”启动活动上,正式上线运行的全国“银龄行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银龄行动”网上信息查询、服务链接和事项办理等功能,将进一步促进供需对接、信息共享、集中宣传,为广大“银龄行动”志愿者做好服务保障。


搭建平台,推动“银龄行动”从线下活动为主拓展至线上线下相结合,是不断激发“银龄行动”新活力的形式之一。对此,浙江早有所行动。如宁波市鄞州区结合志愿者年龄、知识、技能等强化精准对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需求调研,动态更新居民需求,确定服务对象、服务规模、服务形式,构建供需反馈机制,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在此基础上,鄞州区依托区级助老慈善义工大队实现辖区4000余名独居老人结对,并一对一开展个性化服务。


在舟山市大猫岛托老中心,作为岛上卫生室的医生,70岁的李光鲁退休后依旧心系岛上老人,守护大家的健康。如今,舟山正在构建“银色人才库”,吸纳教育、卫健、农林等部门老同志,目前人才库里像李光鲁这样的退休人员,已达一千多人。


对山区、海岛及农村老人的帮扶,始终是浙江“银龄行动”的关注重点,也是行动难点。早在2010年3月,省老龄办就下发《关于在全省农村开展“银龄互助”活动的通知》,重点在全省农村地区依托基层老年人协会,组织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以老助老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健康、低龄老年人帮扶空巢、高龄、病残、失能老年人,为当地老人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和获得感。这也是省域内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让更多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健康等领域的老年知识分子参与进来,促进山海协作,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幸福养老,老有所为。

微信图片_20250109093412.png

“银龄行动”社区认知障碍照护能力提升培训班暨浙江省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能力提升培训班现场。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供图


强化保障


新时代银龄行动激发新活力生动有趣的数字助老课堂、寓教于乐的互动游戏,配上图文并茂的活动指导手册、数字生活工具书等内容,让老年朋友在欢乐中拥抱数字新生活。去年敬老月期间,一道道靓丽的蓝色身影在全省各地“亮相”,他们深入街道社区,为老年人提供面对面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其中不乏银发志愿者,以老助老,拓展爱老助老的服务边界。


从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到老年人成为其中一员参与志愿服务,源起于浙江的蓝马甲行动也是浙江“银龄行动”的一张生动“金名片”,随着爱心足迹遍布全国,蓝马甲行动正不断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公益助老常态化新机制。


另一方面,“银龄行动”创新开展基层服务和社会服务,结合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老年人参与其中。嘉兴平湖市创建“平舞阿姨”品牌,吸纳社区志愿者、党员、微领袖等骨干人员加入,让这些关心邻里冷暖、热衷社区事务的阿姨们,主动承担起社区服务的任务;宁波万安社区打造乐活老闺蜜咖啡馆,为社区活力老人搭建“公益创业”平台,老年朋友既能发挥余热,也能助力社区服务发展。


去年底,一场“银龄行动”社区认知障碍照护能力提升培训班暨浙江省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杭州举行,吸引2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班正是由省级银龄行动项目资助,通过项目发挥老卫生工作者的作用,科普健康知识,提升社区认知障碍照护能力。今年浙江将继续常态化开展“银龄行动”,精选、细选项目,切实把社会影响大、效益高,有利于发挥老年志愿服务作用的项目落到实处。


下一步,浙江将按照全国老龄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银龄行动”拓面升级、提质增效,将把参与主体从老年知识分子拓展到全体老年人,提高老年人参与“银龄行动”的广泛性;行动内容从智力援助、技术帮扶为主,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