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
四川万源:银龄志愿者庞大贵—— “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是我对他们的承诺”
时间:2025-01-15 14:46:33

本报记者  刘静静

养殖场里,一头头生猪膘肥体壮、毛色光亮;加工厂里,腊肉色泽红亮、咸香入味;种植园里,樱桃树、柿子树等整齐排布、长势喜人;接待中心里,工作人员热情招待着游客……退休后回到家乡四川省万源市铁矿镇铁矿坝村(现已更名为南门社区)的庞大贵,经过7年深耕,带领乡亲们打造了集养殖、水果种植和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将铁矿坝村建成了一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

在67岁的庞大贵心里,无论走多远,家乡永远是他的根。40多年前,庞大贵凭借着个人努力走出村子,虽然事业越做越大,但他依然牵挂着家乡和家乡人,时常给村里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捐钱、捐物。“我是在村里长大的,对村里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庞大贵告诉记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乡经济如果能发展起来,乡亲们就能在家门口挣钱,青壮年不用外出,老人和孩子也能得到照顾。想到“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庞大贵心潮澎湃。他决心回家乡带领乡亲们创业,家人却不太支持:“你不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回去折腾个啥?”

“小时候家里穷,老家的很多人都帮助过我。如今我有能力了,也想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庞大贵说服了家人,回到家乡,发展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功能为一体的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带领乡亲们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和乡亲们商量后,庞大贵出资对通往乡镇的土路进行了路面硬化,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乡亲们出行,还为村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庞大贵出资建起一座可蓄水2300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了大家的吃水难题;考虑到雨季河道涨水时可能产生安全隐患,他协调相关部门推动河道整治维修,确保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解决电网故障率高等问题,他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电力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完成农电改造,确保大家用电稳定……随着一系列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改造,乡亲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能力有限,村里有些土地得不到很好利用。庞大贵一直思考如何将这些“沉睡”的土地高效利用起来,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他流转土地570亩,用于发展养殖业、生态农业及传统加工业,并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乡亲们的种植养殖技术,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兴修停车场、旅客步行道、游客休息亭、观景台等。如今,村里的养殖场全年可出栏生猪1500头,水果、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300亩、40亩,酒厂每年生产白酒10万斤,加工厂每年制作腊肉食品2万斤、生产菜籽油5万斤……产业多元化发展,不仅解决了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还促进了乡亲们就近就业。“做梦都没想到,我这么大年纪还能在家门口每个月拿到3000多块钱的工资!”一名在养殖场任生猪饲养员的乡亲感慨。

李军(化名)年长庞大贵两岁,前些年骑车不慎摔伤了腿,如今行动不太方便,他的妻子还患病,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庞大贵便安排李军在种植园看大门。有了稳定收入,李军老两口的生活改善了很多。

“趁着身体还硬朗,发挥余热多为大家做点事,我觉得很有意义。”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庞大贵很欣慰。一有空,他就到种植园、养殖场、加工厂走一走、看一看,给员工们打打气,和乡亲们唠唠家常……一天下来,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让村里的娃娃们课余生活更丰富,庞大贵推动建设起游乐场、游泳池、儿童戏水池、彩虹滑道等设施。此外,他经营的公司还挂牌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市里的中小学生可以到种植园、养殖场学习农业知识,学习做农家饭。“我想通过乡土文化的教育,增强孩子们对土地、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一名银龄志愿者,庞大贵希望自己能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是我对他们的承诺,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未来,我想探索更多推动产业振兴的好方式,让大家都富起来!”庞大贵对乡村发展充满了信心。


来源:中国社会报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