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提质升级
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 曹忠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在中央层面对养老服务工作作出全面系统的制度设计,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时间表、任务书和施工图,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湖南省民政系统将深化思想认识,不折不扣抓好《意见》贯彻实施,持续推动全省养老服务从“有”向“优”提质升级,不断促进养老服务可知可感可及,让每一位湖湘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聚焦区域全覆盖
实现供给均衡化
《意见》提出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十四五”期间,湖南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共建设市、县级失能照护中心108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92所,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57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807个,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1.5万个,城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和县乡村三级相衔接的养老服务网络逐步成型。
下一步,湖南省将以《意见》为指引,着眼于将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打造为信息和资源调度中心,将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为服务枢纽,将村(社区)级服务设施站点建设为服务节点,推动各级养老服务设施连点成线、聚线成网、可感可及,让老年人能够就近便利地享受养老服务。
从供给端摸准底数。围绕城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和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总体规划,在全面摸清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供给底数的基础上,梳理短板和弱项,建立供给数据库。
从需求端摸清数据。组织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失能失智等级、经济状况、服务需求等,建立老年人需求数据库。
从供需两端科学布局。各地基于供需两端的精准数据统计分析,结合地方财政状况、经济发展潜力、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县乡村三级养老设施布局、服务类型和规模,确保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既符合实际需求,又不超越地方承受能力。
聚焦服务全场景
实现形态多样化
《意见》提出要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湖南省将进一步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实现三类服务既各展其能又相互支持。
夯实居家养老,深入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从特殊困难老年人扩展到全体老年人。加大补贴力度,对13类适老化改造所用商品给予一次性补贴。深入推进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和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床边、身边和周边服务的问题。
强化社区依托,落实好《湖南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若干规定》,出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指引,配齐用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社区+物业+养老”等服务模式和培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体,不断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和资源链接,为选择家门口养老和居家养老的群体提供专业照护、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
强化机构支撑,探索推动养老机构按照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进行分类改革,优化运营补贴机制,为不同老年群体提供分级分类、普惠可及的机构养老服务。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力度,建立失能失智照护机构或专区,建设失智老人“时光守护”养老床位,有效解决失能失智家庭照护刚需。
聚焦力量全方位
实现发展协同化
《意见》深刻阐释了养老服务改革发展中政府、市场、社会的职责定位,提出了推动各方协同发力、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养老服务发展机制。湖南省将深入落实《意见》要求,构建政府主导、市场配置资源、社会参与的三方协同机制,实现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两翼齐飞。
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有效发挥好政府政策创制、发展引导、市场规范、质量监管等职能,发挥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制作用,统筹部门力量,推进重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引导鼓励国有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深化养老机构与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公司战略合作,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市场主体,擦亮“三湘怡养”品牌,发展壮大银发经济。做强“养老+”文章,推动养老服务与家政、物业、文化、旅游、健康、教育、体育等融合发展,拓宽养老服务消费渠道。
发挥有情社会作用。健全完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发挥好城乡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优势,充分运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助力发展养老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依法通过捐赠、设立慈善基金、志愿服务等方式提供支持和帮助。
聚焦要素全链条
实现保障精准化
《意见》提出要强化有力有效的养老服务保障要素。我们将统筹资金、人员、金融、科技等基本要素,完善养老服务精准支持政策,并推动落实落地,确保服务有保障、价格可承担、运营可持续。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建立养老服务经费保障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养老领域财政投入的科学性、精准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完善养老服务补贴政策,优化养老服务补贴机制、方式、对象。积极有序推进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做好与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政策有效衔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百院示范,千院提质”养老机构负责人和养老护理员素质提升行动,建设一支储备充足、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职业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助推养老金融发展。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推进民办机构与金融机构衔接互动。协调金融机构出台对养老机构设立专项贷款、提供低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政策,推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
加快养老科技应用。积极发展智慧养老,推进“三湘怡养”信息平台和市域安联网建设,逐步建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湖南养老”智慧服务平台。运用生命健康、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提升老年用品及相关养老服务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来源:中国老年报
(责任编辑:刘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