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听到和见过许多老同志志愿服务的故事和场景,但是来到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解放街道葵花社区,采访这里的社区“爱心食堂”时,记者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
走进食堂,只见志愿者宋景芳、戴宝华正在忙着洗菜、切肉、淘米,她俩都是79岁。她们告诉记者说,还有两名和她们年龄相仿的志愿者在这里做饭,组长申思容是老党员。她们每天早上8点过来,中午等大家吃完饭收拾完再回家。
葵花社区志愿者宋景芳在备餐
该社区食堂建于2021年,免费为社区内60多名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爱心午餐。食堂的食材来自辖区单位、菜农商户、爱心居民的捐赠,免费就餐的老年人,也会时不时地送些米、面、油过来。从食堂开办之初,便一直是她们4人在这里做志愿服务,有时也会有年轻人过来帮忙。
听着两位近80岁的老人朴素的话语,想着他们日复一日为几十位老人做着午餐,记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葵花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贵霞,是一个“搭台大师”,在担任社区书记的18年里,她带领社区干部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社区里搭建起各种各样的平台,让有为者实现价值,让有需者获得服务。社区做实民生工程,开办儿童“四点半课堂”,探索全成长周期幸福教育;组建“e就业联盟”,帮助1000多名无业人员实现就近稳定就业。社区党委主动压缩办公场所面积,王贵霞和社区干部一起挤在一个屋子里办公,腾出更多面积建起“善邻书房”“宝贝岛”“舒心就业角”等功能区,将党群服务中心的更多空间留给居民使用。
2008年11月,社区与市残联合作,为智障儿童建起“阳光之家”,已连续15年共为30多名患者提供康复、生活自理技能等训练。如今,已有4名学员实现了就业,学员岳龙还获得了世界首届唐氏综合征患者“奥运会”铅球项目铜牌。
成立3个党支部,其中有一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另外2个党支部也以离退休人员为主,最大范围地团结起社区党员、居民群众的力量,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梁海军,从市水务集团退休后,本计划用几年时间自驾走遍全国,社区党委推荐他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他毅然接受这份信任并改变了旅游计划。
梁海军带领离退休干部党员、网格员,协助社区党委建起“向阳花开助邻服务队”“巾帼风采暖邻先锋队”“评理说事睦邻先锋队”等12支“红色先锋”党员志愿先锋队,尤其是面向社区1680名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生活困难居民开展常态化关爱帮扶。有水务工作经验的他,还自觉承担起居民家里上下水修理工作。
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故事,还发生在铁西区九委社区,“两任书记一甲子”,在沈阳市传为美谈。第一位书记是被朱镕基总理誉为“小巷总理”的黄大妈——黄凤珍。黄大妈从1962年就开始在社区居委会工作,2002年,朱镕基总理来沈阳考察,黄大妈汇报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时,用一套又一套的顺口溜讲出了一个个行之有效的“笨办法”,朱镕基总理笑着称赞说:“你给群众办了那么多实事,‘小巷总理’不简单啊。”彼时,正是东北国企最困难的时期,大量下岗职工赋闲在家。黄大妈把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组织起来,专门培训下岗职工,又在沈阳市率先建立了家政信息就业服务站,就业安置率达95%,成为带动沈阳市社区安置失业人员工作的“领头雁”。
2008年,已过古稀之年的黄大妈,终于卸下了40多年的社区工作重担。接过接力棒的是杨丽华,在黄大妈的“光环”之下,杨丽华丝毫不敢懈怠,她组织24家辖区及周边单位签署党建共建协议,社区将老百姓的需求形成清单,由共建单位认领服务。有一次社区文化墙脱落,社区发布修复需求后,铁西区幼教集团主动认领,集团领导带了十多位幼教老师及孩子过来绘墙,老师画高处,孩子们画低处。此事在社区轰动一时,暖了众人的心,也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黄凤珍(左)和杨丽华(右)
九委社区老年人口多,老年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需求很强,例如送餐、送药,代缴费、代跑腿等。社区党委提出建立“党员代办点”,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如今,社区已建立起17个“党员代办点”,在服务左邻右舍的过程中,用行动书写了一个个温暖的好故事。
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是离退休干部党建引领老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沈阳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构建“组织建设向社区拓展,学习教育向社区接续,作用发挥向社区集聚”的城市基层离退休干部党建新模式,有效推动基层党组织引领力的整体提升。
该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退休干部党员服务管理的办法(试行)》。目前全市有离退休干部党员71580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1.5%,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923个,其中在社区建立的有826个。面对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任务重、人员少、难度大的现状,该局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熟悉社情、工作经验丰富、时间充实的优势,鼓励他们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体系,担任社工、业主委员会成员等。同时创新三个“老干部参与基层治理”载体,即:依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依托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我是雷锋”志愿服务行动;依托老党员工作室,开展“我为和谐稳定作贡献”矛盾调解行动。
浑南区白塔街道全运村社区,曾被全国老龄办授予“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荣誉的获得,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员功不可没。社区党委构建起“社区党委—园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成立3个党支部。3个党支部均由老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社区老党员和流动党员也全部编入各支部。各支部组建居民共治志愿队、“全运红”老党员宣讲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共同为辖区居民打造一个充满幸福感与获得感的老年友好型社区。
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修志胜及第三党支部书记张景斌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因为陪伴孙子上学而来到沈阳居住的,在全运村社区,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同时,他们也在带领支部党员为社区居民服务,尤其在为老年人服务中,获得了价值感和成就感。
和谐家园,我们一起建。老年人是与社区联系最紧密的一个人群,他们可以是最需要社区服务的对象,同时也可以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沈阳市委老干部局党建工作处处长杨勇说,离退休干部党员有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强烈意愿,融入社区、投身基层治理,是他们发挥作用最便捷的途径。沈阳市将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转化为赋能基层治理的优势,搭建平台、建立机制、组织活动,引导老同志“聚心、聚智、聚力、聚能”,推动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共同建设温暖幸福美好的家园。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富有成效的经验做法。
来源:中国老年报 记者:兰青 摄影:牛贝贝
(责任编辑:刘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