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章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建瓯市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农村面积大、村落分散,老年人口占比高,特别是偏远村、“空心村”数量较多,老年人生活及就医存在诸多不便。近年来,全市因地制宜,以建设农村老年公寓为抓手,本着“低成本、易接受、可持续”的原则,在乡镇开展“幸福里”社区试点建设,引导老年人集中入住社区,开展自助互助养老,走出一条符合山区特色的农村养老新路。
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定位项目。“幸福里”社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是一种自助互助型的自理型老年公寓,入住对象为自己能打理生活的老人。为顺应农村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的原居安养意愿,遵循便利日常生活的原则,建瓯市选择在乡镇集镇进行试点,积极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在住房方面,“幸福里”社区严格按照相关建设工程规范,对工程主体及公共区域和房屋内部进行无障碍及适老化建设;在医疗方面,“幸福里”社区配建“智慧健康小屋”,延伸提供卫生健康服务;在生活方面,入住“幸福里”社区的老人互帮互助、抱团养老,不仅解决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还能满足其社交需求。
以实践为准则,敢于先行先试。建瓯市在“幸福里”社区试点实践中,敢于进行各种有益探索。一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期项目由市财政以奖补方式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场地改造及配套设施等建设资金由市财政负担,试点乡镇提供场地;二期项目以试点乡镇为建设主体,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二是降低成本,以可售可租方式提高入住率。将公寓销售收入和租金用于平衡社区建设资金和社区公益性支出。三是采取免费试住模式。要让老人离开熟悉的环境到新家生活,居住体验是关键。“幸福里”社区不仅邀请老人试住,而且根据老人反馈进行优化调整,完善功能。
以可落地为原则,确保持续运行。项目要真正落地,可持续运行是关键。在日常运营方面,“幸福里”社区公共设施配置及后期公共物业管理由当地政府承担,老年人自行照顾生活起居、承担水电等费用。在日常管理方面,采取内外联动方式,社区内实行“社区长制”,由社员推选一位老人担任社区长;社区外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和部门负责联动机制,为社区老人提供相关服务。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团队提供物业、安全等服务。此外,建瓯市还依托“幸福里”社区成立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乡镇助餐服务平台、乐龄学堂平台、康养平台、培训教育平台等,促进为老服务水平提升,让老年人养老更舒心。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统筹全面发展。实践中,随着老人陆续入住“幸福里”社区,村里的住宅出现了闲置状况,同时一些耕地、林地也无法有效耕作。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建瓯市以各乡镇的乡村建设公司为主体,收购闲置宅基地,统筹流转各村闲置耕地和林地,实施规模化经营。与此同时,流转宅基地等生产和生活资料还能让老人们成为乡村建设公司的“股东”、增加收入,在实现农村国有土地和集体用地提质增效的同时,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社会报
(责任编辑:刘倩彤)
上一篇:孝老情 / 人才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