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离家近,工作人员也很负责,在这里养老,孩子们不仅放心,过来陪我也很方便。”入住贵阳市云岩区渔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一年以来,91岁的曹爷爷对中心的环境和服务赞不绝口。
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不仅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更与民生发展紧密相连。近年来,贵州积极构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致力于将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转变为“享老”时光,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贵阳市云岩区中心敬老院帮助老人恢复身体机能。
在城市,贵州以标准化县级老年养护楼为核心,打造出“县级老年养护楼—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式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的三级服务网络。
其中,县级老年养护楼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并为街道层面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则设立在人口密集、老年人口众多的区域,提供长期照护、短期托顾、临时照护等多样化服务,同时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技术支持;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则围绕“15分钟”养老服务圈广泛布局,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健康管理、数据采集等社区养老服务,极大地便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渔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便是贵阳贵安“15分钟养老服务圈”首批设立的16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之一,自2016年创建以来,就以其便捷的社区地理位置,为周边老年群体提供专业、个性且公益的护理与医疗服务。
贵阳市云岩区渔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
据该中心主任马琳介绍,中心设置床位74张,入住老人70余名,中心能为辖区老年群体提供上门照护、助餐助洁、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护理培训、健康评估、适老设施设计咨询等。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老年群体近35万人次。在农村地区,贵州同样在建立并完善“县级中心敬老院—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通过县级中心敬老院的示范引领,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将服务延伸到农村老年人家庭,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照料护理、助餐助洁、家庭照护员培训支持等服务,而村级农村互助幸福院则主要是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互助交流场所。
遵义虾子养老服务中心。
“这里环境很好,我向来喜爱花草,看到自己管护的花草绽放,特别有成就感。况且这也是我长期生活的地方,所以更要维护好环境卫生。”76岁的张光荣老人居住在遵义虾子养老服务中心,自入住后,每日管护院里的花草便成了他的一大爱好。遵义虾子养老服务中心作为一所乡镇敬老院,主要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目前,该中心设有108个床位,住着103位老人。据院长杨中鸟介绍,近年来,在提质改造和适老化改造的资金支持下,院里环境得到全面升级,增添了防滑地胶、暖气、热水器、适老化设施等,居住环境极大改善,老人们生活得愈发安心、舒适。2022年,为确保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开展,贵州出台《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确立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明确了基本养老服务落地的载体和路径,为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遵义虾子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围坐一起下棋娱乐。
同时,围绕打造标准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贵州积极构建专业化养老服务质量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化运营商+专业化服务质量标准+专业化日常服务质量监测”的服务质量模式。目前,全省公建民营床位占比已达41.1%,全省在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站1330个,省级先后投入资金13.05亿元,打造标准化养老机构287个,现有护理型床位4.66万张。如今,在城市的社区养老服务站,老人们或是围坐在一起下棋聊天,享受午后的悠闲时光;或是参加健康讲座,学习养生知识。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专业的护理人员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贴心照料,康复训练室里,老人们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努力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而在农村,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洁服务,村里的幸福院里,老人们聚在一起排练文艺节目,欢笑声不时传出。
贵州正通过持续推进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完善与发展,让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多样、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助力老年人从单纯的生存保障迈向高品质生活,真正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刘倩彤)
上一篇:孝老情 / 人才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