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治原在“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就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接受采访。人民网记者 李兆民 摄
人民日报记者:您好部长,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养老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去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全国老龄办改设在了民政部,请问陆部长,下一步民政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回应人民群众的养老关切?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人口老龄化问题、养老问题确实是备受关注,这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高度重视,已经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2.97亿,占人口的比重为21.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我国的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进程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三个显著特征。
下一步,民政部将认真履行全国老龄办的职责,我们和老龄委成员单位一道,认真抓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搞好顶层设计,着力健全以下几个体系:
一是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解决养老资金来源问题。
二是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就是要解决由谁提供养老服务,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
三是要健全健康支撑体系,就是要解决老有所医、老年康养的问题。
养老问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任务,养老服务也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在这里再重点介绍一下养老服务情况。
我们将持续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格局。
对居家而言,据我们调查了解,大多数的老年人还是愿意选择居家养老,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顺应这一需求,为居家养老提供一些服务: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一些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提供老年人助餐,就是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如助洁助医助浴,特别是要对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建立探访关爱制度。
对社区而言,要按照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特别是要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老年活动中心,发展老年食堂。我们要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养老,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
对机构而言,第一个层次,我们要做好兜底性养老服务,也就是对城市的“三无”老人、农村的“五保”老人,包括一些家庭困难的重度失能失智老人的养护。第二个层次,我们要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第三个层次,发挥市场作用,发展银发经济,我们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全社会要尊重老年人、关心老年人、帮助老年人,维护老年人权益,落实老年人的各项优待政策。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参与社会、分享社会,让老年人在老有所为中实现老有所乐。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也提出了要求。今年民政部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去年10月,中办、国办转发了民政部等10个部门关于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的文件。
我在这里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分层分类。
所谓分层就是把困难群众根据困难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第二个层次就是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线1.5倍以下的,叫低保边缘家庭;第三个层次就是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就是家庭的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线。
所谓分类救助,就是对不同层次的救助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救助政策。对第一个层次,就是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主要是要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各项专项救助;对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不享受低保,但是可以享受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包括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比如说家庭住房困难,可以申请保障性住房,比如说家里有孩子上学困难,可以申请教育救助。
截至目前,已经纳入低收入动态监测的人群为6600万,去年享受低保的人口为4063万,特困人员有472万,还有740万人享受了临时救助。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要找准救助对象。就是要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精准确定救助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二要推动政策的落地落实。要让政策能够体现出实效,所以我们民政部门要和有关部门一道一定要把政策落细落实。通过政策的落实,让困难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彰显社会制度优势,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要让这项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社会救助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涉及社会公平。因此我们在执行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公开透明,对救助对象要加大公示力度。同时,也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等不正之风的整治,确保要兜住底、兜好底、兜准底。
来源: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法治日报、江苏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