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才信息库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库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讲堂 >
帕金森病高龄老人DBS手术门槛不再受限
2023-12-08 10:36:54

现如今,高龄帕金森病患者的占比越来越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荷也越发沉重。在疾病早期,通过采用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等药物,大多数老人的病情能被遏制住;若是进入中晚期,即使追加药量,缩短服药间隔,似乎也跟不上疗效减退的速度。而发展到后期,有些患者每日频频“手舞足蹈”,根本不受任何控制。此时,被视为“电子药物”的脑起搏器,有望以精准、安全、高效的特点和优势,筑起一道坚实的“壁垒”,将肆虐的帕金森病拦下来。只要身体基础条件允许,不管年龄多大,DBS的门槛是完全能够跨越的。b6854556120780e5540f1cdad380cf3a_64c3316c5043420eb937558191d0b416.png

按下肢体颤抖的“休止符”


一位患有帕金森病的耄耋老人,前不久在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期间,接受了神经外科陶英群教授为他施行的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手术,简称DBS),结果术后1个月脑起搏器开机后,老人的肢体不抖了,翻身下地灵活了,口水长流的窘况也迎刃而解了。这让老人和家属倍感欣慰,“奇迹,真是奇迹啊!没想到我父亲已年近九旬,还能有机会在高新技术的帮助下解除顽疾,真的太幸运了!”老人的子女激动万分地说。


今年89岁的庄老伯,平素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还能用手机上网买菜购物,日常起居从来不用别人照顾。然而6年前却开始出现不自主的手抖,即使是在静止状态时也停不下来,每天重复着“数钞票”一样的动作,后来逐渐蔓延到四肢。尽管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但始终收效甚微。自去年秋天起,老人的症状进一步加重,逐步演进为肌张力增高、行动迟缓、平衡性变差,且伴有站立不稳、起卧困难、淌口水等状况,基本生活无法自理。


看到老人饱受帕金森病的折磨,子女们既着急,又心痛,四处寻医问药。在入住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后,陶英群教授带领团队为庄大伯会诊后,认为通过安放脑起搏器有可能让老人的病情得到逆转。经过充分的交流沟通,这项治疗方案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认可。特别是庄大伯本人思想开明,对新鲜事物从不排斥。之后,在周密的准备下,陶教授团队冒着高龄患者麻醉风险,以及面对庄大伯大脑血管条件和结构均显著退化的状况,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安全、顺利、精准地将脑起搏器电极植入到预定靶点位置,圆满完成了手术。


年高体弱也不该轻言放弃


陶英群教授解释说,帕金森病是一种退行性、疑难性、顽固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理是由于患者大脑中脑部位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帕金森病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外的中老年最常见的病种。作为东北地区最领先的脑起搏器治疗中心,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迄今已顺利完成500余台“神经外科机器人DBS手术”,其中从2020年到现在,年均施行DBS术均在百例以上,病人大多集中在65-70岁的年龄段之间。


尽管疗效确切且预后良好,但仍有一部分高龄帕金森病患者对DBS技术有所疑虑,甚至怀有排斥心理,认为自己年纪大,病情重,手术风险相对增加,因而迟迟无法下定决心,有的还直接放弃了手术,只能默默地忍受帕金森病的无情折磨。而随着DBS术在临床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可调、可控、可逆、可持续性的技术优势,以及在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中所体现出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受到了医患双方充分肯定。


有鉴于此,陶英群教授评价指出,DBS手术辅助设备的不断改进是增强电极植入精度、减小误差、保障手术安全、确保术后疗效的关键;同时,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区别于传统立体定向框架,其涉及多模态影像处理、自动识别注册、自由机械臂传感等卓越功能,更擅长处理空间信息,在沿着精准规划路径引导DBS手术方面更加精准和完美,从而为解除中老年特别是高龄帕金森病患者的痛苦提供了技术的保障和支撑。

0e305c5f8c1a64e3656c16c0503e03ad_153b4a0a04c543928ddb4631a005291a.png

踔厉奋发,引领时代新业态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治疗帕金森病和肌张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疑难顽症,早在2016年,北部战区总医院就率先常规应用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DBS手术,设计并确立了“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DBS手术”的临床路径,并于2021年7月牵头制定和发布了国际首部“神经外科机器人DBS手术专家共识”。根据“共识”,必须正确应用机器人软件处理影像数据和校正注册法,落实手术规划;保证手术床、病人头部与机器人三者位置相对固定,空间坐标保持不变;同时,强调机器人手术团队的人才培养与熟练配合至关重要。这部“共识”的出台,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了全国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特别是帕金森DBS手术的临床实践和推广普及。


在此期间,围绕帕金森病的手术诊疗,陶英群教授及团队还设计规划了《陶氏帕金森病DBS手术评分法》《神经外科机器人DBS手术改良注册法》《全麻下神经外科机器人DBS手术》等一系列创新性方案,并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子刊上发表,填补了多项国际空白。同时,针对DBS尚未在高龄(≧75岁)患者中普及开来,从中获益详情也尚未完全清楚,陶英群教授还联合国内多家中心开展了“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高龄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收集了2016年至2023年来自4个中心53名接受机器人辅助DBS手术的老年病例,并对其人口学特征、手术信息、术前和术后运动症状评分、非运动症状评分、日常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证实DBS疗效确切,术后症状改善明显,可通过个体化程控持续获益。


一个可喜的事实是,当前脑起搏器设备技术正在迭代更新,以3.0T核磁兼容设备、蓝牙脑电采集和实时传输等功能的脑起搏器为代表的产品不断问世,不仅可满足术后患者未来核磁检查的需求,而且还能为临床、科研等机构破译更多人类大脑的“奥秘”,对于大脑环路、脑功能机制等层面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这对帕金森病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另据了解,在陶英群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历时7年多时间的创新研发和医工转化,“神经外科机器人DBS手术”中心已从2016年国内唯一一家,迅速拓展到目前国内70余家,机器人数量也从仅有5台快速增长到105台。这些具有创新性、革命性、颠覆性的手术方式,形成了“神经外科机器人+DBS手术”的新业态、新趋势,为攻克帕金森病等疑难重症带来了新契机、新机遇。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