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饭点,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老年幸福食堂金龙社区助餐服务点,便陆续有人来准备就餐。记者到食堂一看,粉蒸肉、腌菜炒肉、酱爆茄子、炒金白菜、豌豆尖汤……色香味俱全。金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斌指着窗口的菜单告诉记者:“今天周三,吃的就是这些菜品,我们每天都提前公布菜品。”
“一碗长者饭,情系千万家。社区积极探索适合老年人的助餐办法和模式,整合小康苑两间闲置门面,开办助餐服务点,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通过‘家门口’的养老新模式,让辖区老年人吃出幸福味,共享幸福‘食光’。”赵斌说。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大姚县聚焦留守、特困、低保、重残、孤寡、独居、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就餐难问题,县、镇、村三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五级书记带头”“四下基层”相关工作要求,通过充分调研后,决定将“老年爱心食堂”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打造“党建+爱心食堂+便民服务”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在全县5个乡(镇)试点开办了10个爱心食堂。
家住小康苑的曾子光一家,儿子外出务工,老两口都有肢体残疾,吃饭难一直是个大问题,听说家门口开办了老年食堂,奈何行动不便。社区做家访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将他们列为特殊服务对象,一到饭点,就会有社区工作人员为他们按时送饭到家。曾子光说:“太好了,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
在大姚县石羊镇柳树塘村委会老年爱心食堂,大家热热闹闹地围坐桌前,乐呵呵地吃着饭。柳树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莹正忙着招呼大家,“饭菜够不够吃,不够再去打?”“今天的菜合不合胃口,有不合适的你们告诉我们。”忙碌之余,王莹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底开办食堂以来,每天都有20多人来这里吃饭。”
“早上,我们11点半过来,下午5点半过来食堂吃饭。以前就我们老两口在家,随便吃点就要去地里干活,现在方便多了,每天都能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今年71岁的柳树塘村村民王天敏告诉记者,他来这里吃饭,一餐3元,也可以从家里拿粮食、蛋肉来抵伙食费。“做梦都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好日子,来这里吃饭,家里孩子也放心。”74岁的杨月华插话道。
“小食堂”折射出“大民生”,金龙社区助餐服务点和柳树塘村委会老年爱心食堂,是大姚县各级党组织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的具体体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教育成果,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上一篇:老年助餐,推得开还要办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