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老年人因疾病、手术或身体机能衰退而不得不长期卧床。虽然卧床在短期内有助于恢复健康,但若缺乏科学照护,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作为护理人员或家属,了解并掌握长期卧床可能带来的五大常见危害及应对方法,不仅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能帮助老人维持基本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一、皮肤压力性损伤(压疮)
危害说明: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背部、臀部、脚跟等骨突部位,会因持续受压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引发皮肤破损甚至感染。对于老年人来说,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形成压疮。
照护建议:
· 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采用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交替进行;
· 使用气垫床、减压敷料等辅助工具减轻压力;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潮湿环境;
· 每日检查易压部位是否有红肿、破溃迹象,及时处理。
二、便秘与肠道功能紊乱
危害说明:
卧床会导致肠蠕动减慢,增加便秘发生率。长期便秘还可能诱发尿潴留、尿路感染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和康复进程。
照护建议:
· 鼓励患者每日进行适量运动,如踝泵运动、床上抬腿训练等;
· 提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
· 确保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促进肠道蠕动;
·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或灌肠剂,缓解症状。
三、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
危害说明:
研究表明,卧床状态下,年轻人每天可能会损失约1%的肌肉量,而老年人则可能高达5%。这意味着,卧床第一周就可能损失多达40%的肌肉量。同时,长期不动还会导致胶原纤维缩短、关节紧张,进而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问题,增加跌倒风险。
照护建议:
·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鼓励其进行适度锻炼;
· 推荐以下基础动作练习(可根据医生指导调整):
① 转动脚踝(坐位或仰卧位)
② 脚后跟向后滑动(髋关节术后者需注意幅度)
③ 直腿抬高(角度不超过90°)
④ 肩部花圈(双臂画圆
⑤ 捏肩放松(可由护理员协助完成)
四、心肺功能受损
危害说明:
长期卧床会影响心肺功能,增加深静脉血栓、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导致致命性的肺栓塞。
此外,卧床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即从卧位突然起立时血压骤降,引起头晕、跌倒等意外事件。
照护建议:
·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床上坐起、床边站立、病房内走动等轻度活动;
· 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等设备预防血栓形成;
· 指导患者起床前先坐一分钟再缓慢站起,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 进行深呼吸训练,防止肺部感染。
五、心理功能退化
危害说明:
长期卧床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极易引发情绪问题。住院期间,由于环境陌生、社交减少,很多老人会出现焦虑、抑郁、失眠、认知功能下降等情况。这些心理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康复效果,延长住院时间。
照护建议:
· 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情感支持;
· 鼓励参与简单的社交活动,如听新闻、看电视剧、聊家常等;
· 制定规律作息,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 对于食欲不佳的患者,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餐食,鼓励进食;
· 若情绪问题持续加重,应及时联系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或心理咨询。
专业照护,让卧床不再“伤身”
长期卧床并不意味着被动等待康复。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和积极的功能锻炼,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帮助老人维持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
作为照护者,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满足患者的日常需求,更要用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守护他们的尊严与希望。
来源“老年康护服务模式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