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史莺
“妈,您照顾好自己,我回自己家了啊,下周再来看您。”吃过午饭,75岁的北京老人张秋云告别家住朝阳区的耄耋母亲,乘上公交来到九龙山地铁站,再坐上往返于京津两地间的大巴车,两个多小时便回到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里三室一厅的“家”。“这里是‘拎包入住’的居家式养老机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一个月五千多元,在北京条件差不多的得贵上一两倍呢!虽说是天津,武清河西务镇居民一开口几乎全是京腔,跟住北京一个样。我都在这儿住了八年了,打算一直住下去。”她笑着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三地民政部门齐心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同质同标”,携手打造养老服务现代化建设区域协同的先行区、示范区。“跨城养老”越发便捷、优质,如张秋云这般“迁居”津城的京籍老人也越来越多。就拿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来说,作为国家民政部五大养老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天津首批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之一,眼下有72位北京老人入住于此,尽享桑榆之乐。
老人们如何被天津“吸引”,在异地安家住得惯吗?这个问题让张秋云打开了话匣子。“我和老伴儿原先住在北京市西城区,后来,在朋友们的邀约下一起住进位于昌平的一家养老院,环境不错,但费用有点高。”十几位老伙伴把目光投向距离北京通州区不远的天津武清区,2016年一开年,大家便来到该区养老护理中心探访,发现“屋”美价廉。一合计,搬!
“护理中心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多是失能失智老人,活力老人住在西区。最吸引我们的是房型,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三室一厅都有,四层小楼有电梯,日常家具家电损坏了也有工作人员给维修,让人感觉不到是住在养老机构。而且费用不到北京的一半,一个人近六千元还是水电、吃住等全包。我们老两口的退休金添上点拆迁补偿款,住在宽敞舒适的三室一厅特别舒心。”张秋云说,如今,武清区引入智联至家(天津)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管理着护理中心,早点种类丰富,午餐8个菜、晚餐6个菜随便挑,逢年过节还按照民俗、时令等给老人们“换换花样儿”“哄我们开心”。
吃住两件大事儿老人们基本满意了,精神需求也很重要。“每天都有不同的‘社团’活动,上下午也不一样,唱歌、跳舞、插花、唱戏、书法、台球、手工……每个‘社团’都有位擅长组织且有一技之长的老人担任小组长,带着大家一起玩儿,我们养老院里还有国家一级演员呢!”关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张秋云感触格外多。2022年,老伴儿因病离世,她一时间无法走出阴霾。“在护理中心众多老人和护理员的开导中,我也试着走出家门参与活动,在和大家的交流中,渐渐打开心扉。2023年,我又在大家的带动下,到国内外旅游了几趟,找回了曾经的朝气和活力。护理中心就是我的家。”
话说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体力、乘坐交通工具、使用电子设备等方面有所差距,京津间往来对老人来说“友好”吗?“挺方便的。护理中心不远处就有大巴车,单程10元,我到了北京九龙山那边再倒公交就行。基本一周或隔周都会去看看由弟弟妹妹照顾着的老母亲和孩子。在护理中心也常能看到,住在东区的老人家属前来探视,如果是开私家车就更快了,每年春节都有很多家属来护理中心陪行动不便的老人过年。”张秋云还提到,目前,护理中心有一家24小时诊所,能为老人进行常见病或是突发急病的诊治。
“每一位投身为老服务事业的‘夕阳守护者’,心中都有尊老、敬老、爱老情怀。而养老服务不断升级,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帮扶和指导。”智联至家董事长宋继雷告诉记者,如今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对收住“跨城养老”老人的机构给予“双重”补贴,“比如我们每收住一位老人,天津民政部门给予100元至300元运营补贴,若收住的老人为京籍,还可享受北京市民政局给予的300至600元补贴。如果是申请了长护险的失能老人,我们会把1500元补贴全部返现给老人。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机构和老人的经济负担。”
从本市民政部门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眼下有数百位京籍老人入住天津的养老机构,也有数百位津籍老人入住京冀养老机构。“我盼着三地协同养老相关政策越来越完善,医养等服务越来越全面细致,让老人享受更多实惠便利。”张秋云对养老协同有了新期盼。“今年我们将在软硬件方面继续投入,提升改造完善。还会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北京老人来津颐养天年。”宋继雷说。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也会继续携手,在项目协同、政策协同、人才协同、医养协同、区域协同、行业协同六个领域持续发力,把政策、标准、服务规范、补贴等全部打通,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