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门槛降低、智能终端逐步适老化,我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提高。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启示录(2022版)显示,我国老年用户在全体网民中的占比迅速提高,达到2.47亿人,60岁及以上网民占网民整体规模提升迅速。
老年人热衷于网络从根本上实现了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但过度沉迷网络导致老年人的生活作息不规律、视力加速减退、游戏过度刺激从而不利于身体健康,“网瘾老人”如今成了不少年轻儿女的新问题。如何为老年人打造安全、便捷、舒适的网络环境,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充分关注、共同发力。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老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机制。互联网时代,网络直播给老年群体带来了一定的福利,但也暴露出种种问题。在很多直播间,主播先将商品先标高再限时降价,让老年人产生捡漏的错觉,使得很多老年人陷入直播难以自拔。还有一些不良商家和主播,利用老年人注重健康的心理,在直播中夸大保健品功效,甚至出售三无产品。因此,一方面有关部门要持续完善网络适老化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措施系统化、法治化,为老年人安全上网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加大相关的法律宣传力度,加强对老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通过宣讲、培训等方式,帮助老人提高网络信息分辨能力,懂得在网络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平台加强信息筛查,“适老”“护老”并重。从供给端来看,一些平台在利益的驱动下会根据老年群体用户画像,不断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将老年群体围入信息萤房,不断被精准收割。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网络平台法规制度,明确各方主体责任,优化网络平台内容,进行适老化改造,守护网络安全,共享清朗空间。另一方面,要打造老年友好型数字产品,积极改进自身算法,在识别到用户为老人时,避免单纯的相似性推荐,限制成瘾性设计,对涉嫌误导、欺诈的内容及时采取措施,尽到人性化的提示义务责任等,为老年群体提供一个清朗的上网空间。
满足老年精神文化需求,引导科学上网。尽管老年网民的网龄不长,但每天上网的时间却不短,成为“银发低头族”,深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因此,一方面县乡社区或者公益组织要积极搭建平台、建设活动场地,持续性举办适合老人参加的文体活动,吸引更多老人放下手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精神满足。另一方面,子女应多关注父母的情感需求,鼓励老人多参加线下社交活动,加强有效陪伴,引导其科学、理性上网,减少安全隐患。
数字化生活不能将老年人拒之门外,需要多方发力,让“数字化”为老龄化服务,让老年群体更充分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这不仅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客观需要,更是爱老助老的具体行动,也将成为未来全社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