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2032年中国将迎超级老龄化,专家提出养老金破局“三招”
时间:2025-03-26 09:48:37

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改革”分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极为迅速。2001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7%),2021年步入深度老龄化(占比达14%),据联合国预测,2032年中国将迈入超级老龄化阶段(占比达20%)。快速老龄化对各方面冲击巨大,尤其是养老体系。

微信图片_20250326094814.png

“此前预测显示,养老金在2028年将收不抵支,2035年累计结余耗尽。但自2019年以来,中央打出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全国统筹、调整费率等组合拳,成效显著,收不抵支时间推迟至2036年,累计结余耗尽时间推迟到2044年。”不过,郑秉文依然认为,制度承受压力依旧沉重,例如参保职工与退休人数比不断下降,到2060年缴费人与退休人员的压力比将进一步增大。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郑秉文提出,推动养老金体系从现收现付融资方式向预筹式投资方式转变,从负债型制度向资产型制度转型。他指出,众多国家已开展类似改革,如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以资产应对老龄化,因其具备回报,资产规模越大,收益越高,可抵消老龄化带来的缴费减少压力。


围绕这一思路,郑秉文提出三点具体举措:


一是针对第一支柱,虽以现收现付为主,但应从追求即期收支平衡转向追求长期余额积累,向部分积累制度转变,扩大余额以提升投资回报率。当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期限相对较短,应着力提升其储备能力。


二是做大做强第二、三支柱。当前第三支柱虽发展迅速,但存在缴存人数少、比例低等问题。可考虑将第二、三支柱联合改革,例如建立联合加入机制,允许企业将未用于企业年金的税优额度支持职工建立第三支柱账户,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推动二、三支柱协同发展,对冲第一支柱替代率未来可能下降的压力。


三是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委员会,发挥中国主权养老基金的优势。中国虽已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但人均资产与挪威等国相比差距巨大,应重视并强化其发展,这是构建预筹制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