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年人在护理师陪同下做康复训练。 供图/泰康之家·苏园
一根红绳,连接老人居室与社区智慧平台。遇到紧急情况,拉动报警,工作人员立马赶到。
一条小路,连接养老园区与三级医院。园内多彩养老,院内治疗康复,无缝衔接。
这里,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的泰康仙林国际医养园区。园区内,泰康之家·苏园与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毗邻而建、优势互补,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医疗+养老”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泰康之家在全国布局之初,便以“一个社区、一家医院”为服务模式开启医养结合实践,已在全国36个城市落地43个养老社区。2015年,三级综合医院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正式运营,2023年,泰康之家·苏园与医院组成医养综合体,真正实现老年人小病不出社区,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医疗健康服务。
近日,记者走进泰康仙林国际医养园区,近距离感受老年人在这里的健康幸福晚年。
救命红绳一拉,10分钟找到“医”靠
“嘀嘀嘀……”2月5日,在苏园家中休息的陈心兰(化名)突感左腿麻木无力,敏锐察觉中风征兆的她立马拉动床头的警报器。
楼栋管家倪佳宸和社区值班医生护士携带医疗包第一时间抵达房间。“高度怀疑为突发脑梗!”社区医生随即作出安排,“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应急预案!”
短短10分钟,陈心兰从家中被工作人员转至医院,突发症状得到了妥善处置。
养老社区毗邻医院,就诊效率大幅提升。串联全楼的红绳,是苏园守护老年人的“神经末梢”,老人拉动红绳报警,多学科团队及时开展生命接力。医院自有救护车第一时间赶往苏园,老人数据平台互通,一键轻松调取。全科医护团队随时待命,老人一站式就医方便可及。
“陈阿姨是急性脑梗,送得很及时!社区团队的快速判断和规范转运,为预后争取了关键窗口期。”听到医生的话,倪佳宸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看看时间,从接到呼叫到转诊医院,再到医生接诊、完成肌力评估,时间刚过去40分钟。
在多学科团队的精心守护下,陈心兰逐渐恢复了自主活动能力。谈及现状,老人满是欣慰:“以后我就在这里一直住下去了。”
确保急危重症老年人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是医养结合机构的标配。据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助理院长王旭平介绍,苏园医务室由医院托管,医院派驻医生定期出诊,老年人的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咨询等不出苏园就能解决;需要急救时,社区与医院有绿色通道机制,“7×24小时”守护老年人平安。
“医院和苏园之间有一条平缓的之字形健康步道,中间贯通了一条不到20米的阶梯。”苏园负责人王红介绍道,“这条小路在空间上实现了老年人‘家门口就有医院’的愿望,让老年人的健康更有保障。”
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构建多学科联动机制,实现了养老照护与医疗诊治的快速转换。在苏园,医养结合不仅仅是一句承诺,“健康监测—快速响应—专业转诊—康复支持”的全链条闭环服务,让老年人更有“医”靠。如今,苏园在住老年人有720多人。
从卧床到健步,康复的秘诀是多学科配合
从一开始拿不住物品,到把纸杯中的球颠出杯外,从卧床到站立再到行走,82岁的王桦(化名)在一点点的积累中重拾了生活的底气。
去年,王桦因脑梗被送往仙林鼓楼医院治疗,出院回到园区后,只能借助鼻饲管进食,苏园护理、医疗、营养等多学科团队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照护方案,对老人进行恢复性护理。
第一步从简单的床上肢体运动开始。每天午休过后,护理师便协助老人进行四肢伸展及关节活动,从手指到脚趾,老人的每一处关节都被悉心照料。一个多月后,老人可以自主翻身了。
吃得好才能更健康。为了给老人增加营养,营养师根据其吞咽功能和健康状况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了鸡蛋羹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营养跟得上,老人的肢体越来越有力量。
在护理师和康复师的帮助下,王桦开始尝试短距离行走训练,尽管每一步都无比艰难,但在大家的鼓励声中,老人咬牙坚持,从最初的寥寥几步,到后来能沿着走廊走上一段。
除了身体上的康复,心理层面的关怀也不可或缺。家人探望、文娱活动以及与其他老人的交流,让王桦的心情越来越好。看着她笑意盈盈的脸,团队成员与她一起开心。
王桦的经历不是个例。随着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发生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急症或意外状况的风险增加。如何在做好紧急救助的同时做好后期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成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以“治、防、管”结合的老年病管理体系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健康评估、疾病治疗、康复护理的全周期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健康方案。苏园则建立起由管家和护理、康复、医疗、餐饮、社工、文娱等多个岗位组成的“1+N”多学科团队,全方位守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人才“加油站”助力,为医养结合持续“蓄能”
打造一支稳定、高质量的医、养、护服务队伍,是为医养结合服务持续“蓄能”的关键所在。加大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医养结合从业人员激励保障机制,才能不断为医养结合注入人才“活水”。
3月13日,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专项政策文件,对提升养老服务行业吸引力、稳岗助企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派驻苏园的医护人员都是依照医院体系开展培训。2021年,医院开始实施‘星火计划’,选拔优秀医生进行培训,前两年还选拔了18位优秀医生前往国外进修。”在王旭平看来,培训带来了高水平的服务,而想要留住人才,还要多管齐下,“例如,派驻在养老社区工作的医护人员也可以完成自己的职称晋升,企业文化、情感、绩效等也非常重要。”
苏园的养老服务人员则来自两个渠道: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其中,校园招聘是确保苏园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稳定、高质的关键一环。据王红介绍,泰康之家经过多年实践,已与多家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一新生通过面试、筛选后可以进入“泰康班”,泰康的企业文化、服务标准等以学分制嵌入院校教育中,这部分人才对养老服务行业和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更了解,求职目标也更加明确,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现在,国家给予养老服务从业者更多激励保障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我们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守护好最美‘夕阳红’。”王红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
(责任编辑:刘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