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散文诗词 >
竹笋飘香年味浓(《我的春节故事》征文)
时间:2024-03-26 17:01:48

世上很多食物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却能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魅力,感受到它的缄默、执著的力量,譬如我家乡盛产的竹笋。


老家的土壤自成特色,这一带非常适合竹子生长。按说,这里漫山遍野皆是竹笋,从小到大,吃竹笋应该吃腻了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我的记忆里,春笋上市,大人们要拿着去集市上售卖,以补贴家用,在山里人的眼中,竹笋是金贵物。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姥姥做一道秘制的笋干炖肉,给我和兄弟姐妹们分享,那美味与鲜香,终生难忘。那确实是一个较艰苦的年代,也正是艰苦,才令人难忘,才让人觉得那样的年有意义、有盼头。


小时候,家居深山小镇,采笋挖笋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母亲给我许诺,竹笋换回来的零钱可以买几本连环画。那时山里的野竹非常多,离村不远的荒坡溪畔,长满了密密蓬蓬的板竹、石竹、秋竹。春雷一响、春雨一洒,那些竹笋好像听到号令似的,一夜之间,你争我赶的破土而出。大大小小、粗粗细细,青褐色的、花斑色的,迎风飘荡出春天的气息来。这时节,姥姥总带着我,一大清早背上竹篓出发,穿越在竹林里,细细地找,轻轻地挖。姥姥提醒我,挖完一根竹笋要小心地回填泥土,将挖笋处用落叶盖好,这样,雨水就伤不着竹鞭和竹根了。我按照她教的方法,很快,篓里就装满了竹笋。我倚靠着一根粗硕的毛竹啃着山芋,阳光从竹林的缝隙间穿过来,暖暖地照在身上。休息好了,我一边剥笋壳,一边幻想着手拿连环画的样子。


人就是这么奇怪,吃上甜甜的东西,就会感觉很幸福。我从小就对甜的食物感兴趣,比如糖果和糕点,可是糖果和糕点毕竟是稀罕物,于是,我就有了吃苦笋的经历。其实苦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苦不堪言,更不是明代陆树声所说的“独其味苦而不入食品者”,或许,陆树声是借庄子“以无用为用”的处世哲学,来表达明季士大夫的苦心和无奈。我则不同,经常把那些肥胖的苦笋用溪水洗干净后生吃,轻轻咬一口,清脆微甜,跟吃白地瓜一样,满嘴生津,又解渴又充饥。


我记得那年去南京读大学,临行前,母亲送给我两件宝贝,一是手工编织的毛衣,再就是家乡的苦笋。前者使我行千里也有母亲的温暖,后者使我在求学的途中,不会有饥饿之忧。


山里人对竹笋是极有感情的,竹笋既满足了人们的果腹之需,还解决了日常的生计之道,毫不夸张地说,山里人与竹笋是相依相伴,相依为命的。《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解释为:拿什么素菜敬路神?竹笋和新蒲。每年立春,我们当地人接春的供品就少不了竹笋。勤劳、智慧的山里人很懂得竹笋的加工,通过煮、蒸、晒、泡等方法,既去掉生笋的苦涩、土腥味,又能保持原来的风味。把刚出土一尺来长的春笋去壳削净,投放到木楻里煮熟,然后再用溪水浸泡后,晾干,再经过特制的木榨压扁,最后进入密闭的烘烤房慢慢烘烤。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般的磨砺,春笋就变成了玲珑剔透、浑身散发出醇香的白笋干。


我的姥姥一辈子为家人的衣食操劳,她发明了一道美食---笋干炖肉。只见笋干在刀俎上欢跳着,在油锅烈火中舞蹈着,在肉汁里浸泡着,那与生俱来的野朴、生涩很快被消融了、化解了,只剩下纤柔与精致。犹记儿时,一到过年,我就缠着手巧的姥姥做笋干炖肉,那是因为我贪恋那种柔软脆嫩、肥而不腻的美味。当年缠着姥姥做笋干炖肉的片段被母亲记得清清楚楚,以至于,每每过年,她总会提起我当年的馋模样,笑得一家人眼泪水流出来。


如今,我已年近中年,但心里对竹笋的偏爱,依然不减当年。特别是到了春节,即使是在异乡过年,我也会让家人捎一些过来,年味里有竹笋飘香,这春节才算圆满。


春天很快来临,家乡的春笋又在我的心里蠢蠢欲动了。



作者:唐军,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检察日报》《意林》《扬子晚报》《江苏环境》《金山》,著有散文集《江南雨•陌上情》《一句一曲那么美》《书是人间有情物》。



(责任编辑:王中一)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