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里来了87岁的“服务员” 食客也来打卡“长寿菜”
“家有一老,胜似一宝。”老刘一直觉得,这句古话讲得实在又温暖。为了给家里闲不下来的87岁“老宝贝儿”找点事做,一家人合伙编了个善意的谎言——在火锅店为老人提供了一份有收入的“工作”,让她乐在其中。
用心理完的成堆小葱、蒜和辣椒,被送上食客的餐桌,然后心安理得领到“工资”时,刘婆婆看中的并不是金钱,而是一份自己依然被需要的感觉。
87岁老外婆的“心事”:失去老伴后的孤独感
老刘原名叫刘健,生活中习惯了被大家叫做“老刘”,他在南岸区开了一家“四桌火锅店”,多年来生意一直不错。
但最近老刘多了一件心事。
被他昵称为“外婆”的丈母娘刘德碧今年87岁,老家在巴南区天星寺镇。老人家一辈子务农,种田更是一把好手。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人专门找到她学习犁田技术。
刘婆婆八十多岁都还在田里忙活,一亩多的地里种了玉米、红薯、稻谷,还喂了两头猪。除草、打农药、喂猪、打谷子,这些活儿对她来说都不在话下。
两年前,刘婆婆的老伴去世后,三个女儿不放心她一个人住在乡下,“强行”把她从农村接到了城里,跟刘健一家住。
老刘发现,老人家衰老了许多,有时会独自看着电视机的方向发呆。老刘专门为老人从网上下载了《西游记》《济公》等经典老片,但显然她并不在意屏幕上都演了些什么。
这些被老刘看在眼里。那天他望着外婆孤独的背影觉得有些心酸,都有些佝偻了,不再是曾经熟悉的硬朗的模样……
在晚辈们看来,老人家本就该儿孙绕膝,颐养天年,但在山里辛苦了一辈子的外婆注定闲不住。今年春节前,她又一直嘟囔着要回去种地、种蔬菜。“你一个人回老家住,遇到个伤风感冒我们都不晓得!”她的小女儿,也就是老刘的爱人劝母亲,并提议就在自家院子里种菜。
老人撇了撇嘴,淡淡地说了句:“那块巴掌大点的土,伸个懒腰就挖完了……”
话虽这么说,刘婆婆还是用心打理起家里小院,院子里原本种的花花草草都变成了蔬菜。每天接小孙女放学回家后,就开始种洋芋、白菜、萝卜缨。
但仅有的一点活儿干完后,外婆又开始发呆……
心生一计:让婆婆给店里“打工”
老刘突然想到一个主意:给老人家找份“工作”!
他向妻子提议,把火锅店里的杂事搬些回家给老人做,让她打发时间,还要给她开工资,让她觉得,这是一份“正经”又正式的工作!
店里的杂事其实是有人做的,也没啥成本,但老刘想让老人家能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于是,他撒了个“谎”。
他告诉外婆说,店里专门请了人理小葱、择小菜,每周要支付400元钱,如今干这活儿的工人要回老家,缺人手。“您能不能帮店里来做这个事儿,我付您300元,这样咱们还能省一笔呢!”
老刘认为,晚辈更要照顾老人的尊严,给钱也要给足理由,让她体面地证明自己的价值。
“有什么不能的,择菜这些小事,我最擅长了!”刘婆婆爽快地答应下来。于是从2月下旬开始,老刘每天上午都从菜市场把小菜运回家,交给老人家打理。
老外婆坐在门口,慢慢悠悠地理起来,理完后交给老刘带回店里。有时,老刘干脆就把老人家接到火锅店。
店门口搬个板凳,一个盆放在面前,刘婆婆一坐就是3、4个小时,也不嫌枯燥。她理菜特别细致,小葱、香菜择得干干净净,一丁点泥土和根茎都不带,蒜瓣一个个也剥得清清爽爽。她有时心情好了还要把老刘喊到跟前,讲讲其中的学问:“你们看,红海椒还是要用手撇,不要光用剪刀取蒂,要不然海椒的尾巴混在菜里面就不好吃,会影响口感也不好看……”
火锅店不大,每天需要整理的小菜大约有5斤左右。担心一次性处理完太累,老刘会“藏”一部分菜在厨房,没想到老人家效率挺高,很快处理完了,还主动问“还有没有”。
很快到了每月10日发“工资”的时间。
不出老刘意料的是,老人家并不愿意收这个钱,于是他给钱也有“技巧”、有节奏。
那天他回到家后,兴高采烈地“报喜”:“今天生意特别好呢,我给大家都发个红包!”他表示要给小女儿买玩具,给妻子买个包,然后趁着外婆高兴,赶紧把装着“工资”的红包递了上去。
有了情绪和氛围铺垫,老人家也乐呵呵地欣然接受了。
店里多了“长寿菜” 食客来“打卡”
现在,火锅店里绝大部分的小菜出自刘婆婆之手:葱花、双椒牛肉的双椒,还有每桌必不可少的蒜泥。
自从刘婆婆来到火锅店,经常一坐就是一下午,手不停歇。老人的手指粗短且有力,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道线条都记录着生活的沧桑。
看到老人家坐在店门口手脚麻利掰蒜择葱,路过的熟人和食客也会弯下腰跟她打招呼:“哟,老人家亲自择菜呀,好能干哟!”
四桌火锅店原本有四名员工,现在多了一个87岁的“编外人员” 。
有食客笑称,这“四桌火锅”的菜,即便是不起眼的小菜,经过87岁老人家的手,都成为“长寿菜”。有人甚至还专门来“打卡”这样的“长寿菜”,再跟老人家合个影。
刘德碧的二女儿邓维也在火锅店里帮忙。她说,自从妈妈有了这份“工作”,整个人精气神都好了不少,话也多了起来,比在家闲着强太多。
老刘是一名“70后”,身边朋友的父母也都已步入暮年。于是他思考起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幸福,更有质量?
“家里有长寿老人,是件有福气的事。但老人的心思大多是围着子女在转。”老刘说,他们总是在想,“今天降温了,孩子加衣服了吗?”“他们有没有因为工作太忙忘记了吃饭?”“我会不会太麻烦他们了……”
在老刘看来,鼓励老年人去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有自己的生活重心,让老人感受到自己还能被儿女们需要,真的很有必要。
既不让他们生出平白无故的念叨和担心,也可以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家里的老人是宝贝,要供着、要宠着,要被爱包裹着,更要让他们被尊重、被需要。”老刘说,因为,他们真的很怕自己在岁月的流逝中被忘记、被忽视。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实习生 熊成 摄影 邹飞 视频编辑 黄燕星
(责任编辑:王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