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才信息库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库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人才展示 > 养花 · 养鸟 >
朱仲民:社区里的“科普爷爷”
2024-05-13 10:16:21

“水稻可以盆栽吗?”“可以啊,种在盆里或缸里都行,一般6月中下旬插秧,10月底收割,要进行病虫害防治。”在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石湖社区的魔芳花园里,80岁的朱仲民正在给辖区的孩子们科普水稻知识,也让大家体会粮食得来不易。这一时节,花园里的木香、绣球、牡丹、杜鹃和石竹、白晶菊、瓜叶菊、玛格丽特等花儿也开得正盛。

家住石湖山水居的朱仲民,退休后的他初心不改,成为社区的一名科普志愿者,将他的种植经验、管理方法教给大家。他也是最年长的护菱志愿者,风雨无阻守护辖区的红菱生长,指导本土植物种植技术。为人朴实、乐于助人的他,念念不忘社区的人文建设和公益事业,在20多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他还带动新老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是居民们心中的大好人。

新丰村回忆录

朱仲民是原新丰村村民,新丰村地处苏州西南郊,是狮山横塘街道最南面的行政村,紧靠石湖边上。“20世纪50年代合作化时期,分散在石湖边及上方山、吴山、七子山附近的北宅、旺家村、薛家桥、张家桥、王家场、桃花里、庙桥、周家桥东、周家桥西、前下舟、后下舟等14个自然村合并为新丰合作社,寓意获得新的丰收。1958年时更名为新丰大队。合并时新丰村有14个生产队,人口近600户、1500多人,耕地1384亩。”朱仲民回忆说。

退休老党员朱仲民

退休老党员朱仲民

1963年他参加工作,是当地农村生产队的技术员,后来到新丰村分管农业工作,可以说朱仲民一辈子都牢牢扎根在了农村,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朱仲民回忆道:“过去,在横塘一带,水稻种植十分兴盛,当地的‘样板田’曾经还获过金奖。当地人抱着‘不能荒废掉一分地’的心态去种水稻,严格抓好管理。”

从前的新丰村山清水秀。朱仲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农历八月十八游石湖的民俗。除了到山前的石湖赏月,那时他最喜欢逛石湖,“石湖岸边摊贩林立,水上游船如织。”

“植”识渊博,农耕文化代代传承

撤村建居以后,他和家里人搬到石湖社区。退休后,他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投身公益教育。喜欢花草、农作物的他,经常和辖区居民、孩子们分享他的宝贵经验。

朱仲民参与社区科普志愿活动

朱仲民参与社区科普志愿活动

“朱爷爷是社区的科普达人啊,他会给我们讲植物生长周期的形态变化等,指导大家进行松土、浇水、施肥。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在石湖社区三楼天台,有个面积约200平方米的魔芳花园。这里是社区和苏州市植物园共同打造的科普基地,也是社区开展自然教育科普的重要阵地。朱仲民经常给辖区幼儿园、中小学的孩子们示范水稻种植管理、科普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讲解各类农具的使用方法,让孩子们了解老一辈的生活方式和智慧。

护菱、志愿服务,凡人不凡

作为一个地道的老石湖居民,看着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下备受冷落,他决心守护红菱文化。于是在石湖社区打造“石湖红菱文化节”特色项目中,朱仲民主动担任护菱志愿者,不辞辛劳参与“护河行动”守护红菱的生长,教授本土红菱种植技术,呼吁广大居民保护本土红菱种植技术和红菱文化。

朱仲民作为护菱志愿者参与“护河行动”

朱仲民作为护菱志愿者参与“护河行动”

过去,石湖里广植水红菱,具有鲜嫩、壳薄、汁多、味甜的特点。古往今来,苏州横塘一带有农历七月十二吃水红菱的习俗。水红菱深受百姓推崇,那红艳艳的果实、绿色的茎端着实可爱。“我从小就喜欢吃红菱,现在我守护红菱,就是为了以后子子孙孙都能吃到红菱。如今社区在南塘河一带设有小型的红菱种植基地,通常3月底播下红菱种,并进行病虫害防治。中秋节前后可以采摘红菱。”朱仲民介绍。在红菱文化节,石湖社区还邀请辖区的学生志愿者参与红菱及周边文创义卖,义卖所得的善款和线上销售所得资金,全部注入石湖社区的红菱基金。

作为一名资深的社区志愿者,朱仲民还非常重视生态环保,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志愿者不定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引导,现场指导物业人员全程做好“三定一督”岗前培训工作,发扬“老黄牛”精神。去年夏季汛期的连续降雨,石湖山水居小区的自行车库发生雨水倒灌,他协助物业完成修补,默默无闻地做着好事。

随着年龄渐长,朱仲民也“退居二线”,而新一批石湖社区志愿者继续发扬着他的工作精神和为人之道。

来源:苏州学习平台  作者:陶瑾    作者单位: 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