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才信息库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库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人才展示 > 传承 · 其他 >
七旬老人重拾“文学梦”,两年创作四部小说共约100万字
2024-08-26 10:00:15

“我在大朗已经生活了20多年,这里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是我的文学创作家园。”今年75岁的作家曾宜庚(笔名“曾增”),在退休后重拾少年时代的“文学梦”,两年时间创作了四部长篇革命历史小说,字数共约100万字,并已陆续出版。如今,这位老人依然笔耕不辍,还在寻找新的题材与灵感,继续朝着自己的“文学梦”进发。

曾宜庚和他的作品。(摄影:李健武)

曾宜庚和他的作品。(摄影:李健武)

即使在工地,仍坚持阅读和写作

曾宜庚生于1949年,孩提时代,他就有着一个“文学梦”。“我的老家位于赣南革命老区,那里流传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曾宜庚说,他从小就听着红色故事长大,所以一直想创作红色题材的作品。1997年,曾宜庚带着三个子女南下东莞谋生,进入一家公司担任工程监理一职,曾在东莞大朗、长安、凤岗等多个镇工作,2003年在大朗安居乐业。即使在工地做事,他依然不放弃“文学梦”,坚持阅读和写作,想不到这个梦想一耽搁就直至退休。

2017年退休后,曾宜庚在大朗重拾儿时的“文学梦”,开启了创作生涯,撰写了首部长篇革命历史小说《边城密战》。“由于从小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所以我就爱幻想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写作的时候,我把自己代入主人公的战斗和生活场景之中,这个过程特别过瘾。”曾宜庚说,“在写作的时候,我在房间里关门不出来,一关就是三个月,每天都逼着自己把故事写出来,每天几乎都写到手软。”

创作四部历史小说传承革命精神

曾宜庚的小说初稿经过投稿,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国家级大型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编辑的关注。双方交流之后,2019年1月,《边城密战》成功出版,并得到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柳建伟的推荐并作序,首次印刷3000多册,销售一空。之后,曾宜庚与汇文书联出版社合作,另外三部小说《喋血湘黔》《龙战太行》《大军压境》相继出版。“四部小说约100万字,是我的心血之作,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能领略到那些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传承革命精神。”曾宜庚说。

后来,曾宜庚还以东莞打工岁月为题材创作了28万字的长篇小说《南望珠江口》,2021年8月由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在亚马逊上架发行。“故事原型是我在打工岁月经历的人与事。不少故事来源于我在大朗、大岭山等地的老乡,都是我过去聆听他们讲述的亲身经历。”曾宜庚说,生活在大朗20多年,看着大朗这个小镇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成闻名世界的“中国羊毛衫名镇”,这个过程让他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深的领悟,所以在写作《南望珠江口》的时候融入了更真切的感情。《南望珠江口》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东莞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与发展,展现了东莞打工一族的风采。

晚年生活用墨香传递正能量

“大朗环境优美、乡情淳朴、人文底蕴深厚。”曾宜庚说,大朗的人文底蕴和生活环境都有利于他的创作,在这里安居并潜心创作,不仅“老有所养”,更“老有所乐”。他说,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依赖年轻时生活的积累和沉淀。“我在大朗工作结识了很多朋友,作品中有许多我在大朗遇见的人与事带来的启迪。”曾宜庚说。

“2015年,我给位于大朗水平村的散裂中子源护坡绿化做监理工程时,路过松木山水库,那里绿水青山,我一下就来了灵感,后来创作出一首歌《松山湖之夜》。”曾宜庚说。他于2019年加入大朗作家协会,2024年加入东莞市流行音乐协会,创作了歌曲《乌拉特草原之夜》等。曾宜庚对生活充满了浪漫的情怀,把自己的经历与灵感写成书与歌曲,在大朗过着“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用墨香传递正能量。

近日,记者在曾宜庚位于大朗的家中见到了他。曾宜庚虽已迈入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铄。正值暑假,几位孙辈在老人家中,十分热闹。“虽然要照顾孙子们,有时候没法潜心写作,但是我脑海依然还在不断构思,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之中。”曾宜庚说。

来源:东莞学习平台      作者:李健武 叶惠涛      作者单位:东莞日报社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