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包头这片红色热土上,有一支35人的队伍,平均年龄69岁,最大的90岁,他们当中有全国学习雷锋先进个人、中国最美奋斗者、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见义勇为英雄,有德高望重的离休干部、学高身正的老教授,维护司法公正的检察官,也有著名的兵工专家,离退休的领导干部、一线教书育人的老教师……他们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牢记初心使命,发挥各自特长,长期深入基层一线进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近年来累计宣讲1900多场,受众15万人次,成为了一支退休不褪色的红色宣讲队伍,这就是包头市老干部正能量宣讲团。
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永祥,包头市委老干部局领导班子、市委办公室分管领导与“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代表、包头市正能量宣讲团团长李玉然同志合影
坚守身在北疆心向党的政治方向,探索理论学习新路径
2016年,为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经验、威望优势,包头市委老干部局组织成立了由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勇于奉献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组成的老干部正能量宣讲团。自成立以来,宣讲团把学习好、宣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宣讲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90多个宣讲主题,进机关、进企业、进街道社区、进农村牧区、进学校和部队开展义务宣讲活动,作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认真对待,不辞劳苦、不计报酬,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包头故事,唱响主旋律,发挥了“银龄先锋”突出作用。宣讲团及成员先进事迹在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刊登,2019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草原学习轻骑兵”先进集体,2021年、2023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学习是宣讲团的头等大事。针对部分宣讲员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现状,团长李玉然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将集体备课与网络学习相结合,通过微信推送、电话沟通、上门发放学习资料等方式,把理论学习、理论宣讲、理论研究作为宣讲团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学、讲、研”作为建设的核心和主线,构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学习机制,不断提升宣讲团成员理论素养。听《新闻联播》,看当天报纸,浏览主流新媒体已成为每名成员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王学昆潜心研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先后撰写演讲稿100余篇,累计约120万字,自费购买并自制PPT课件90余部,专场报告会300余场,受众数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自治区“草原学习轻骑兵”先进个人、包头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康秉富作为高校的原党委书记,主动应聘到老年大学讲思想政治教育课,自制PPT课件,认真备课、资料丰富,保证高质量授课。近年来,宣讲团成员撰写体会文章百余篇,宣讲团不间断发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学习资料200多本,微信推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党史学习资料等3000多条(篇),切实增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为加强成员间的交流学习和信息沟通,坚持每日宣讲信息不过夜,当日信息当日撰写信息报道稿件,及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推送,先后在“包头离退休干部”微信公众号刊登300多条次,线上浏览达2万余人次。
根植群众突破“最后一公里”,打造红色宣讲新高地
宣讲员采取多种形式,用亲身经历讲述发展变化,用真情真话赞颂时代新风,把党的理论转化成既有思想品质、又有温度温情的通俗表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先进模范领讲。“全国十位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中国身边好人”“北疆楷模”陈文学,用60年的时间践行雷锋精神,自费购买了人力三轮车,自制雷锋事迹展板110块办成雷锋精神流动宣传站,在学校、社区、步行街、旅游景区等展出并宣讲500多次,受众10多万人,“陈文学工作室”先后接待市内外学习参观团体2000多个,5万余人次,已成为包头市的志愿服务品牌和党性教育基地。“草原英雄小姐妹”、全国“最美奋斗者”龙梅通过自身经历和现身说法,宣讲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50多年来,初心不改,激情不减,足迹遍布内蒙古辽阔草原,还经常应邀到外省市宣讲,以实际行动回馈人民养育恩。
重要理论精讲。宣讲团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辟宣讲新阵地,引入“融媒体+党的理论”宣讲模式,宣讲员王学昆通过录制网课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反响强烈,短时间内在线点击量就达1万余人次;在市老年大学云课堂,康秉富用视频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战疫”时刻》《学习两会精神 决胜脱贫攻坚》等主题思政课。团长李玉然讲党课《共产党员的责任与奉献》受众2万人次。何岳峰按照自治区党委贯彻总书记指示的要求,宣讲《齐心协力建包钢 三千孤儿入内蒙》,先后应邀到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图书馆以及各地区、部门宣讲,以沉浸体验和互动研讨激发情感共鸣。贺孝主动协调社区党组织、市委党校、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建立了社区《让我们荡起双讲》课堂,采取“主题巡讲”和“预约授课”的形式,开展光影党课、流动党课、绿荫下的课堂、庭院中的党课,宣讲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开展优质党建区域资源进校园系列讲堂,传承红色基因。
文艺说唱促讲。团长李玉然开辟了幼儿思政课堂,讲述革命先烈故事,教唱原创童谣《幸福生活感党恩》等,帮助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兵工专家于正心宣讲国防建设、兵工精神,根据宣讲内容由老伴现场领唱,带动听众共同唱歌,声情并茂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宣讲员陈福良通过快板书的形式将理论热点融合百姓生活,他创作的《祖国富强我自豪》《百年奋斗路、亮丽内蒙古》《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快板节目,用诙谐的内蒙古西部方言讲党课,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有共鸣。
创新载体宣讲。葛桂林接受人民网、中央台、新华网、光明日报等专访、访谈和录播百余场次。“人生都愿分你一半,何止春天?”他对包头这座城市深情“表白”曾感动全网。周茂森创建《老茂说包钢》宣讲品牌,以“一个退休的老包钢人对包钢历史的感悟”为题,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大量历史照片,讲述“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故事,自创微信公众号“茂森大叔”,基于个人经历的散文、评论、游记等原创文章,已发布280多篇,阅读量50万人次。李瑞芳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民法典》一月一案例活动,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宣传释疑《民法典》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广大群众看到“法”就在身边,已发表了32期,受到了老干部、老同志的称赞和欢迎。
坚持身教言传并举,凸显银发先锋新担当
正能量宣讲团一直坚持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不止“讲”,更重“行”,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在宣讲工作中,他们坚持走出宣讲课堂,走向基层,走进老百姓日常生活,化身为党委决策的参谋员、政风行风的“监督员”、 化解矛盾的“调解员”、排忧解难的“帮扶员”,实现了宣讲活动的立体化和全覆盖,让党的政策、红色故事等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身教言传感染受众。宣讲团成员不顾年高体弱,夏冒酷暑,冬顶严寒,克服各种困难,变初心为恒心、视使命如生命,意气风发地活跃在宣讲台上,团长李玉然不辞辛劳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步行去老干部支部、学校、幼儿园、社区宣讲,从不提出接送要求;包钢党委原副书记周茂森,以其高度政治责任心和宣讲热情,在老伴儿过世后第三天就应邀宣讲;李贺祥两根肋骨摔裂仍坚持宣讲……他们对党的信仰信念的执着坚守,宣讲中展现的专业素质和忠诚敬业精神,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受感染。
发挥优势建言献策。团长李玉然深入企业、学校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关于实施开放融合发展战略、扶贫攻坚工作、推进道德建设、加强老年教育发展思考等10余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葛桂林积极主动向包钢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市关工委、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党史办、档案馆、市委宣传部等汇报情况,被包钢党委评为模范党员;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李贺祥从事教育工作50年,党龄40年,他牵头研究起草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有力推进了全市的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在自治区首创成立“家庭教育教研室”,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系。
志愿奉献服务群众。全国模范检察官、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张章宝以他的事迹教育人、感动人,在普法宣讲的同时,建立了义务法律服务工作室,坚持每天义务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近年来受理1100件,300多人次。他的法律咨询服务受到群众的信任和欢迎。李瑞芳退休后,为妇女、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1000多件,提供法律援助100余件,从5000余件案件中精选了30件典型案例,整理成《包头市妇女维权案例集》,成为妇女维权工作的业务参考书,带领团队工作人员义务为老干部进行法律咨询服务,共接待来访、电话咨询300余件。得到帮助的离退休干部都说她是老干部的“解困人”。“为了保护学生安全,徐志明做出了特大贡献!”曾获全国、全区、全市多次表彰,4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作报告的全国见义勇为十大英雄徐志明建起了包头市第一支义务校园护卫队、第一个护校志愿服务协会,组织的护校队组织志愿者为68个学校、幼儿园守护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服务,完成护校培训工作7000人次。在校园护卫队的工作成效的带动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四位一体,联动护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他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坚持团结互助、助人为乐,协助社区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竭诚为民服务,传播文明、奉献社会,赢得了居民的一致赞誉。
包头市老干部正能量宣讲团只是众多离退休干部中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己的声音、亲身的经历,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梦想,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立足实际发展需要,坚持效果导向,不拘时间、地点、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像“蒲公英”的种子那样飞向四面八方,传播党和政府好声音,引领包头好风尚。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凝聚共识倾心尽力、为改革创新加油鼓劲、为破解难题建言献策、为发展变化点赞喝彩,在新时代基层宣讲的道路上凝聚起了一股强大磅礴力量!
来源:内蒙古包头市委老干部局
(责任编辑:刘倩彤)
上一篇:孝老情 / 人才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