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退休后创办了新北区残疾人就业圆梦工作室,为众多残疾人点亮生活的希望之光。他,就是2024年12月受到中组部表彰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周纪龙。
周纪龙,1953年10月生,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新北区原春江镇春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多年的社区工作经历,让他对残疾人群体的困境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工作经验,经济状况不太好。”2013年退休后,周纪龙决定创办“圆梦工作室”,帮助残疾人就业。
创建“圆梦工作室”
创办工作室初期,周纪龙面临着诸多困难。首要问题就是残疾人能承担哪些工作,以及哪些企业愿意提供机会。为此,他跑遍了周边几十家企业,耐心细致地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协商。虽然有部分企业表示愿意提供代加工机会,但对残疾人加工的产品质量持怀疑态度。为了打消企业的顾虑,周纪龙自掏腰包安排员工培训,他自己也跟着学,再手把手指导员工。在工作室逐渐步入正轨并承接一些业务后,周纪龙常常组织比试、竞赛活动,让员工们在增进技艺中提振信心。
打造快乐“温暖家”
周纪龙深知,工作室不仅要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还要让他们在快乐中工作。李彤(化名)是工作室的一员,她在来到“圆梦工作室”之前,经历了两次脑部大手术和独生子的意外离世,精神上受到重创。但在这里,她重新找到了家的温暖。“有什么困难我都跟周书记讲,工友们知道我手脚慢,就让我做简单的工序。”如今的她,已经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周纪龙非常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他主动链接专业机构,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暖心关爱等服务。同时,在工作室里配备康复训练设备,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在工作室,“大拇指轻轻弯曲两下”成为大家表达感谢的方式,他们的笑脸折射出“家”的温暖。
康复就业双推进
周纪龙的梦想是帮助尽可能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他深知,工作室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帮助更多残疾人,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参与。
幸运的是,周纪龙的“助残模式”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区残联还聘请他担任区级圆梦中心负责人。十多年来,他跑遍了周边大大小小的社区和企业。如今,“圆梦工作室”已经从当年的1间工作坊发展到现在的17家工作室,从最初帮助15名残疾人有活儿干到现在的3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业,从单纯的残疾人康复点发展成为集康复、就业、培训为一体的助残就业“一条龙”服务体系。工作室还先后向有关企业推荐了53位残疾人就业,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残疾人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常老宣)
来源:中国老年报
(责任编辑:刘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