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办广交社区活跃着一支以银龄命名的志愿服务队,这群精神抖擞的志愿者平均年龄65岁,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助力邻里守望,是邻居们眼中的“宝”。
92岁老人想吃熏鱼 银龄志愿者做好送上门
“我只说了一句,我想吃鱼。谁知道,第二天她们就把鱼给我拿来了。”3月30日,广交社区92岁独居老人任文秀手捧一盆熏鱼激动地说。头一天,该社区徽光银龄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李萍和白静来看她,帮她打扫卫生,并问她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听老人说想吃熏鱼,64岁的李萍当天就到徐家庄买了一条黑鱼,精心烹制,第二天端着做好的熏鱼送上门。
“这么多,这么香!”老人端着盆闻了又闻,热泪盈眶。她平时独居,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个月都来看望她好几次,帮忙收拾家,洗床单,洗窗帘……
银龄志愿者白静说:“我们每个月来看望老人两三次,我会坚持下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同日,72岁的志愿者黄笑丽和69岁的志愿者蒋铁钦,又一次来到曹先生家,和老人拉家常。“志愿者经常上门来家访,去年腊八节给我送了腊八粥和爱心菜。”因患病做了手术的老人曹先生说,来自同龄人的这份温暖让自己格外感动,也让他充满了战胜疾病的力量。有事找银龄志愿者,他们是邻居们眼中的“宝”。
蒋铁钦翻开志愿者积分册,上面记录了她参与的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植树节、学雷锋活动等。“我在服务队负责每一场活动的通知发布,在这里我受到了很多教育,服务队里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志愿者,他们的精神实实在在鼓励着我,激励着我。”蒋铁钦说。
银龄调解促邻里和谐 学堂激发社区新活力
在徽光银龄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郑勇利看来,团队成员一起帮助邻居们解决一些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孤寡老人的帮扶,邻里矛盾的调解,公共设施的清理等。大家充分发挥了余热,实现了老有所为。
磁带厂小区有一间废弃了多年的花房,房内被居民们堆满了杂物,天热时还散发着臭味。银龄志愿者们给居民们做工作,“里面堆放这么多东西,有安全隐患。”“一开窗,闻到这个味也不好。”“我们准备打扫花房,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把这里规划成社区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今年3月1日,服务队的几十名志愿者,整整收拾了一上午,让废弃的花房露出了本来面貌。
老旧小区要加装电梯,其他居民都同意,只有一户不缴费。为了不影响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施工工期,几位志愿者商量后先垫付了费用。电梯投入使用后,最后一户主动缴费,领走了电梯卡。
“处理邻里纠纷,要站在居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促进邻里和谐,银龄学堂激发了新活力。”73岁的张春风,不仅是银龄志愿者,还是银龄学堂的负责人,学堂开设9个班,有合唱班、模特班和腰鼓班等,每周一到周五都有课程,吸引社区诸多老年人参与。
74岁的郝琦是该学堂诵读班的老师,她指着《海老了,涛还年轻》的册子对记者说,里面的文章都是他们银龄志愿者写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尽显其中。
银龄志愿队更有活力 凝聚力更强
“我们社区有3330户,61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居民占比25%。”广交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胡锡明说,徽光银龄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12月命名成立,凝聚辖区党员、居民志愿者近100人,平均年龄65岁。社区通过开展专业赋能培训等,组织志愿者参与小区网格化管理、治安巡查、特殊人群帮扶、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矛盾调解和百事帮等,推动基层治理与志愿服务协同发展。相比而言,银龄志愿服务队更有活力,凝聚力更强,更有邻里基础。
目前,有不少社区成立以老年志愿者为主的志愿服务队。记者从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了解到,在社区从事志愿服务的银龄志愿者,他们熟悉社区的情况和需求,愿意帮助身边有需求的人群,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助力邻里守望。
来源:三秦网
(责任编辑:刘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