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作战“不老松”——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原海军潜艇学院教授胡均川
山东省军区青岛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退休干部、原海军潜艇学院教授胡均川在电脑前阅读文献资料
83岁的胡均川依然保持着对前沿技术的敏感度。如今,他正热衷于研究近年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
除了休息、吃饭、照顾患病的老伴、保持每天半小时运动,其余时间胡均川大都是在电脑前度过的。
胡均川退休前是海军潜艇学院教授,是我军水下作战多个关键技术领域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从事科研工作45年,他先后开创4大学科领域近10个研究方向,完成科研课题50多项,其中30余项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取得一批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
胡均川当年开创的研究领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海军潜艇学院的多个研究所,拥有上百人的科研团队。在他的引领下,一批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他的学生笪良龙,如今已是海洋水声环境工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多个国家和军队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另一位学生陆铭华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当年面临技术封锁和领域空白,老师几乎凭一己之力开创和支撑起了我军水下作战技术研究。”笪良龙说。
山东省军区青岛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退休干部、原海军潜艇学院教授胡均川(中)在与干休所工作人员交流学习心得。
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上年事渐高,胡均川身患多种疾病,多次被告病危。2015年,为了不影响科研进度,73岁的胡均川主动提交退休报告。
但是,学习、育人、科研并没有淡出胡均川的生活。退休三年后,胡均川身体状况刚刚改善就又投入工作学习中。
一次,在研究一个学术问题时,胡均川“钻进去,忘了时间”,在电脑前连续工作了六七个小时,导致旧病复发,被干休工作人员紧急送医救治。“心里很矛盾,我既崇敬他又为他的身体担心。”山东省军区青岛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主任周宏雷说。
2022年,新一代聊天机器人问世。胡均川敏锐捕捉到这一动态,从此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中。
他先后收集整理数百篇文献,撰写研究笔记近十万字。他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脉络,分析通用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详细比较国内外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学院师生、亲友子女,还是干休所的工作人员,他逢人便讲人工智能。“这是一场科技革命,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胡均川说。
2023年,胡均川受邀为学院师生作开学报告。他精心准备一个多月,几易其稿,作了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专题报告。“胡教授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踪,对我们触动很大。”学院教员刘敬一说。
虽然已经离开教学一线,胡均川依然在教学工作上倾注心血。退休后,他依然参加学院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为学生解决前沿领域棘手难题。每次学生论文答辩,只要身体允许,他必到现场参加评审。
在继续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之余,胡均川经常到当地中小学校为孩子们上国防教育课。近年来,他先后40多次受邀为中小学生开展国防知识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
胡均川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听母亲讲,在一次‘扫荡’中,日本兵曾用刺刀抵在她的肚子上。那时母亲已怀我八个月,我是侥幸逃得性命。
”胡均川说。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信念从小就深深烙印在胡均川心中。
“听党话,跟党走,这正是支撑我几十年来努力工作的动力。”胡均川在给学生们授课时讲道。2024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胡均川“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来源:新华社
情洒乡野夕阳红——记辽宁盘锦市盘山县原大荒小学校长、退休干部陆万长
在辽宁盘锦市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村民常说“有事找老陆,老陆有门路”。老陆叫陆万长,今年72岁,曾是盘山县大荒小学校长,现任得胜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2012年退休后,陆万长选择到基层服务群众,将满腔热情投入乡村振兴。退休的10余年间,他甚至比当校长时还忙。每次有人问他图啥,他只淡淡地说:“我就是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多做些好事,发挥自己的余热!”
红色基因的传播者
在得胜村,陆万长的名字与村党史馆紧紧连在一起。
2015年,村里计划筹建党史馆,陆万长主动请缨,接下了收集村庄史料的任务。半年时间里,他遍访全村500多户人家,征集到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有价值的文物200余件,照片300余帧,书籍、簿册10余件。他把这些宝贝按时间分类,布置成“硝烟烈火”“探索前行”“春潮之歌”“砥砺奋进”“产业强村”“薪火相传”“再铸辉煌”七个板块,既可独立成章,又能紧密相连。
党史馆建成后,陆万长多了一个身份——党史馆义务解说员。为做好讲解工作,他查阅各种书籍和文献,在家里给老伴试讲,到村里给村民试讲,有时还一个人到村外空旷地带试讲。他年复一年,看报纸,查资料,写了大量学习笔记,练就了讲解党史的硬功夫。
已是古稀之年的陆万长腰板倍儿直,讲解起来精神头十足。讲到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会忍不住声音发颤,眼圈发红;讲到改革开放,指着当年的老照片,会不自觉提高嗓门;讲到村民在村党总支带领下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讲了这些年,现在已经不是用语言在讲,而是用心在讲。”陆万长感慨地说。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陆万长已在党史馆解说近千场,接待参观者超20万人次。目前,党史馆已成为全省小有名气的党员教育基地。陆万长一如既往地坚守在红色阵地上,宣讲足迹遍及盘锦多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宣讲达人。
2024年6月15日,陆万长在得胜街道关工委办公室为理论宣讲备课。
振兴路上的点子库
得胜村是个传统农业村,曾以种玉米为主,生产经营方式单一。让村民富起来,是陆万长一直挂在心头的大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陆万长看到改种玉米为栽苹果的报道,他激动地找到村干部,提出产业调整思路。在他的建议下,村里引进寒富苹果栽培技术。经过不断尝试,得胜村卖苹果收入突破200万元,苹果采摘节办得红红火火,郁金香葡萄种植也随之发展起来。
针对没有种植果树的家庭,陆万长又向村干部提议,去北镇市、台安县学习养殖经验,小尾寒羊、黄牛等养殖项目被陆续引进到村里。目前,全村家庭养殖大户发展到20余家,中小养殖户发展到50家左右,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
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同时,陆万长盯上了村里的古建筑——得胜碑。这座碑荒置多年,他提议依托得胜碑做文章,打造地域旅游品牌。说干就干,他四处了解得胜碑的历史和村里民俗文化,采取向社会募捐的方式修复得胜碑,他起草的《倡议书》一经发出,仅半个月时间就募集到12万元。修复后的得胜碑,被确定为盘锦市重点保护文物。
如今,到得胜村采摘、听陆万长讲党史、参观得胜碑,已成为村子发展旅游的招牌项目,每年参观游览人数达1万余人。
乡村治理的多面手
陆万长是村里的能人,能说会写,吹打弹拉样样在行。如今在德胜村,没人不知道“十大员”。“十大员”是陆万长的10个角色,除了担任党史馆义务解说员,他还是导游员、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老年幸福院管理员、矛盾调解员等,每天在这些角色间自如切换,乐此不疲。领导说他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群众称赞他是闲不住的人、身边好人,他自己说“我是党员,党员是责任和担当”。
2024年2月15日,陆万长在得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虽然退休多年,但每逢寒暑假,陆万长的“课程表”都排得满满当当。“一早来书屋的通常是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上午家长带孩子来借书还书的比较多,下午主要是中小学生来看书、写作业。”来书屋的人越多,陆万长越忙活,心里也越高兴。
在农家书屋,他自制工作计划,安排借阅流程,将近三千册图书认真分类编目,为群众推荐书目。他坚持推广亲子阅读,每年都组织开展“小候鸟亲子阅读”我爱读书活动。此外,依托农家书屋、村内文化广场、志愿者服务站、未成年人活动中心、村民活动室等阵地,常态化开展亲子阅读、政策解读、党史学习、助农培训等各类主题活动,开展道德讲堂、法律讲堂、好家风好家训、移风易俗等宣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陆万长10余年如一日,在这些岗位上无私奉献着。他把妇女儿童之家工作落实得又细又实,亲子活动、妇女技能培训、道德培训等有条不紊,连续两年被省妇联评为先进;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开展书法、象棋、乐器演奏等活动,使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负责档案管理,注重重要材料积累保存,每半年清理归档一次,分门别类,整齐有序;担任“陆万长法律调解室”专门调解员,为邻里乡亲调解各类矛盾;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帮助10余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在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个荣誉之前,陆万长还曾获国家关工委“先进工作者”、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老干部先进个人、辽宁省最美老党员等称号。他一直在热爱的乡村一线忙碌着,演绎着夕阳红的人生乐章。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责任编辑:刘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