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才信息库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库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传记 >
76岁,一个甲子的书梦
时间:2024-07-19 11:06:15
       我是一个从旧中国走出来的人。

 

我的一生,爱读书,爱买书,爱藏书。

 

还是五六岁时,我到邻居去玩耍。那家在京的大哥哥,带回几本连环画,我像遇见了什么宝贝一样,翻啊,看啊,着迷极了。小小连环画,我毫不厌烦地不知翻阅过多少遍,放下,拿起,又放下,然而,就是不忍心离去。曾去邻居家多少回,我心里最在意的,是怎么再看看那几本连环画呢?

 

上学读书了。语文课上,老师以《我的理想》命题作文,我思来想去,写出了开一家书店梦想。那篇小小作文,老师竟当作范文,一字一句读给全班同学听。整个教室里,一片鸦雀无声,安静极了。那时,我像今天的网红一样,置身在一片羡慕赞赏的目光中。多么高兴啊,我第一次获得了那么多同学的喜爱。我的人生,得到了无比的荣耀。

 

自此,我那一串串缤纷萦绕的梦境里,常常是起舞的文字 、洁白的书页、悠悠的墨香 ……

 

1989年,凭借两千元资本,我租赁了一爿橱窗,创办了一个小小书屋。橱窗局促、逼仄、昏暗,容纳不下一张桌子。人蜗居一隅,只能侧着身子,屈憋蠕动,彳亍迎客。整个书屋简陋、凄冷、寒酸,几分悲凉又几分沮丧,难以名状,实在令人唏嘘 !

 

那个年代,十年浩劫刚刚过去,万物凋零,百废待兴,多少读者嗷嗷待哺,人们买不到一本字典、一本《唐诗三百首》,书荒遍地,一派凄凉,古今中外名著更是难得一见。而彼时,“振兴祖国,为四个现代化读书”口号震天响,读者求书望眼欲穿,想书、盼书,精神极度匮乏、空虚,仿佛刚从大饥荒中逃出,枯肠辘辘,腹中空空 ……半个文化人的我,眼观八方,多方选求。恰逢我国出版业日渐繁荣,我进书求新求实,新潮管用,紧跟时代。小小书屋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赢得了读者的认可。每天,小小书屋前,涌动着层层叠叠、熙熙攘攘的人群,喧声一片,看书、选书、买书。人们口口相传,我的一爿书屋不胫而走,声名鹊起。

 

是年,我撰写了第一副书店春联,记下了那难以忘记得情景 ——

 

小小店为读者,想读者,读者是上帝 ;

 

熙熙人选新书,购新书,新书多知音 。

 

1990年,为了拿到第一手货,我开始尝试着从出版社直接进书。我用多年来攒下的三千多元钱老本,购回了500余本小说《钱,疯狂的困兽》。然而,就是这次进书,让我几乎翻不了身,饱尝了生意的苦苦酸果。《钱,疯狂的困兽》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一部纪实作品,展示了我国第一批个体户艰苦创业,发家致富的心路历程。当时,我市正准备举办一年一届的大型庙会,我曾向爱人夸下海口说,一个庙会就销掉那批书。结果,那批沉沉的书狠狠地砸了我一个大跟头。那个年代,我国还是低工资的非常时期啊。当时,尽管我已从师范学校毕业23年了,工资从最初的每月29.5元,刚刚涨到86.5元啊!三千多元是多么来之不易啊,那可是全家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一滴一点、一厘一毫地累积下的家底啊!书,卖出了可怜的几册,白花花的真金白银,竟以打了一个水漂而惨烈收场。

 

失败让人觉醒,挫折给人聪明。在一天天的煎熬磨炼中,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下,我的书店慢慢走向正轨,又不断扩张,不断壮大,一个变为两个,两店扩为三店,生意风风火火,热热闹闹。我忙得上气不接下气,每天东奔西跑,早出晚归,全家也跟着忙得团团转,累死累活,吃不下一顿安生饭,睡不稳一个囫囵觉 。

 

是年,我写下了又一副书店春联,记下那沐雨栉风的难忘时光 ——

 

忙忙忙,早忙晚忙,无声岁月忙中乐 ;

 

累累累,今累明累,有味小店累里甜 。

 

2005年,我的书店迁至新建的集贸市场“河北一集”旭门商铺。这里原有店铺,是市属一家著名企业的鞋类商场,处于市区的核心商圈。由于经营不善,此商场欲拍卖,我毅然决然参加了竞拍,终以最高价格拔得头筹,购得了这一商铺。自此,我的书店结束了多年租用店堂历史,名正言顺地有了自己的书店,可以大展拳脚了!这里是寸土寸金的风水宝地,有着可遇不可求的独特位置,毗邻辛集市区的东西主干道,对过即是辛集市最早建成的金鹿公园。店前平坦开阔,便于车辆存放。慢慢,慢慢,我的书店成为当地有规模、有品位、有影响的一方文化。

 

我的书店有一位小读者刘一昂,干瘦干瘦的,小小的脑袋上架着一副大大的眼镜。从七岁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起,开始到我的书店“蹭”书看,如今他已升入高中,依旧还来“蹭”书看。我的书店几经搬迁,他也几经移挪,像一个跟屁虫一样,“粘”着我的书店,兜兜转转,至今已有整整10年了。每逢周六、周日,他总会一如既往地赶到我的书店。身材单薄的他,到了书店以后,总是静静地兀立在儿童图书专架前,默默地翻阅着一本又一本的图书;偶尔看着看着,发出了几声咯咯咯的笑声。他看卡通书,看童话书,也看故事书。每次看到刘一昂的时候,我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呵护,尽可能地给他提供便利,让他毫无顾忌地选书看书,浸淫在书香里慢慢成长。

 

那个时期,正是我的书店的黄金时期。每天,一群群,一行行,三三五五的读者纷至沓来,鱼贯而入,而一旦周六、周日、节假日,则是人头攒动,偌大的店堂变得拥挤不堪。读者争相翻书、挑书、选书,收款台前,人们争相排队、交款、结账。我店尽管没有热闹喧嚣的促销,没有炫目多彩的装饰,朴实的像一本普普通通的平装书,素面朝天,清清爽爽,不事张扬,无声无息地躺在那里。但那难以阻挡的幽幽书香,无与伦比的特有魅力,却深深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

 

是年,我为书店撰写了一副春联——

 

小店情长,谢老读者深深厚爱 ;

 

满屋书香,盼新朋友殷殷搀扶 。

 

书店最令我难忘的时刻,是一个个读者伫读入迷时的情景: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倚窗而站,有的依偎楼梯,有的抱着小说啧啧入迷,有的捧着散文静静沉思,有的盯着故事淡淡微笑,一一展现出婀娜多姿的神情:呢喃、低语、默想、沉思,专注、淡定、优雅……光彩照人,飘动摇曳,定格在读书人别有味道的美丽,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犹如春天枝头上的簇簇花蕾,姹紫嫣红,飘荡出诱人的芬芳。

 

我喜欢彳亍在书架间,漫无目地地踱步、浏览,随兴所至,用手轻轻触摸书架,摩挲着凹凸不平的书脊,偶尔从中抽出一本,然后缓缓、缓缓地,一页一页地静静翻阅——指尖轻轻地触碰着薄薄的纸页,滑动,移挪,鼻子吮吸着淡淡的墨香。此时此刻,仿佛是一股暖流,一下子喷涌出全身的血液。静静安放的图书是有生命的,当我走动彳亍chichu其间时,仿佛看到一本本的图书在活蹦乱跳,活色生香,有的在探着脑袋,有的在频频招手;仿佛听到一本本书在喁喁yuyu私语,如窗外蝉鸣,嘤嘤沥沥,如小河流水,叮叮咚咚……我和书、书和我、书和书已融成一体了!暖暖的、甜甜的,如同满满的幸福围拢缠绕着,此时此刻,我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任凭悠悠书香恣意喷涌,淋漓尽致地飘荡扩散,心里美极了,美极了 !

 

是年,我的书店又贴出了一副新的春联——

 

幸福花金灿灿无种,只生勤奋人家 ;

 

常青树郁葱葱有根,独茂书香门第 。

 

今天,我的书店大楼挺拔、雄伟、宽阔,气宇轩昂,高高矗立在闹市中心,三层营业大厅,800平方米,5万余种图书,装满两百余个书架。整个店堂幽雅明亮,异彩纷呈,多而不乱,厚重悠远。倚墙而立的满架图书气势非凡,蔚为壮观。中央平台上的图书错落有致,高雅整洁。空中悬挂的导购牌灿然亮丽,分门别类地显示着行行业业,清晰醒目。读者选书一目了然,简捷方便。书店员工彬彬有礼,以诚待客。

 

开办书店的日子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个人爱好与书业不期而遇,使我如虎添翼,水到渠成。凭借着发自内心对文化的挚爱,我享受着一个真正的快乐诗意的人生——想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做着自己愿做的事情,用书店、用文化、用感恩,改变着周围的“生态”,改变着小城的面貌,也改变着自己的命运。我收获着人生的最大富足——切切实实和读者交朋友、堂堂正正地为家乡服务,袅袅书香中俯捡着晚年幸福,遍地芬芳,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我的书店是第一批跨入中国书业经营的书店,是改革开放给了我开办书店的机遇。今天发展成如此历史的书店,这在河北省来说,不是很多;我没有任何外部资源,没有任何蒼天的眷顾,完全是凭一己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一程一行汗水,摸爬滚打,砥砺前行;能够置店买屋,形成如此规模的个人书店,成为一家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的一方文化,更是少而又少。辛集市,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书业鼎盛时期,大大小小书店达近六十余家。而今,物竞天择,大浪淘沙,有的因非法经营,被逮捕入狱;有的被电视台曝光,改换门庭;而更多的是入不敷出,败走书业。能够持续经营,坚守文化,传播书香的,细细数来已是屈指无几了。去年5月,《出版人》杂志社记者张艾宁,曾由京前来我店采访。6月记者在该刊发表《一位古稀老人和他三十年的书店》一篇文章,她感叹道:在华北县城,还能找到30年前的书店吗?目前,我已加入北京中小型书店书萌微信群。其中有人讲,你是四零后的老前辈,太厉害了。其实,也就是我的年岁大一些,经历的事情多一些罢了 。

 

近些年,结合书店经营,我先后以“农村图书发行”为主题,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发于《中国出版》、《现代出版》、《科技与出版》、《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参考》、《出版广角》、《中华读书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全国及省市新闻专业20多家报刊。在全国出版读书举办的专题征文,我多次获奖。2015年,我获得《藏书报》“金鼎杯”十大藏书人物奖。2022年,我又喜获中华书局“伯鸿书香奖”,我的论文《守望乡村,办一家农民真正需要的书店》,八千余字,再次获得第十一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优秀奖。 《中国出版年鉴》先后6次摘编,或索引我的文章。《河北社会科学年鉴》也先后3次摘编,或编入索引我的文章。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库,曾入选 我的三篇文章:《农村图书发行突破症结,走出困境的思考——一位民营书店经营者来自农村第一线的报告》(2011年);《“三农”图书出版、发行,路在何方?》(2012年);《把握农村特点,编辑有用图书》( 2012年)。

 

小时候,我曾有过开书店的梦想。而今,当梦想一步步走向现实,已是触手可及的时候,然而,我觉得我的梦想只是实现一半,我还要实现另一半:出版一本我创办书店的书《我开书店三十年 ——一位农村经营者关于文化的思索》。我要以我开店的经历、我的服务“三农”的实践,告诉我的同行,告诉那些经营实体书店的朋友们:读者需要书店,农村需要文化,一家书店就是一台书香播种机,时时刻刻都在担负着传承文化,播撒知识的重任。

 

有人说,每一位爱书人的背后,总是站着一位伟大的女性。我的书店的成长的历史正是诠释这一结论的精准答案。我十分欣慰,我是一位彻头彻尾、不折不扣的书虫;更欣慰的是,我有一位美丽、端庄、贤惠的妻子,时时刻刻陪伴在我的身边,给我鼓劲,为我加油,不声不响地为书店、为家庭操碎了心,流尽了汗。几十年风风雨雨告诉我,爱人爱书,更爱我,爱人以无比宽阔的胸怀,非凡的睿智,助我的书店顺风顺水,应手得心,一路阳光,走过了几多风雨、几多坎坷。

 

2023年,癸卯春节,是我的小小书梦飘过一个甲子的岁月,一爿小店走过了34周年的风风雨雨日子。我,一个从旧中国走过来的古稀人,已满78岁了。我站在了属于我自己,巍巍高耸、气宇轩昂书店大楼里,面对着高高低低、蜿蜒如龙的满架图书,想起了我和爱人一起创办书店的日日夜夜,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我大笔一挥,幸福满满而又激情满满地挥笔写下一副龙门对书店长联——

 

痴人痴命,一腔迷恋,百般刚毅,用三秩春韶华潜潜求索,耕耘播种,焐亮儿时书梦 ;

 

贤妻贤女,两眸炽热,千缕柔情,倾五十载流年默默操劳,添柴挥汗,迎得桑梓金秋 。

 

屏幕截图 2024-07-19 105914.png



作者简介:张吉响,河北省辛集市文联退休干部。1977年8月开始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几十年来笔耕不辍。1989年创办辛集市科技书店,至今经营33载,从租借一爿橱窗到自购800平方米书店大楼,一直默默砥砺前行,受到众多媒体关注。

 


(责任编辑:王中一)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