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自我健康 >
老年人平稳过冬 记住这几点
2025-01-06 14:45:59

在冬季,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很容易出现病情波动。那么,老年人如何才能平稳过冬呢?


182.jpg


老年人要警惕这些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血管收缩,会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加重。同时,由于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形成血栓。因此,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在冬季高发。


主要表现: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发作时,会有一些典型症状,如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头晕等。脑梗死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头晕目眩、剧烈头痛、意识模糊、言语困难、视力模糊、一侧手脚或脸部麻木等症状。


应对方法: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宜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腌制食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换药,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


慢性支气管炎 在冬季,人体呼吸道的保护能力下降,免疫力差的老年人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此外,干冷的空气以及粉尘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引发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慢阻肺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病情。


主要表现: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气喘、胸痛、乏力等。


应对方法:老年人出门时,要戴好口罩;戒烟,避免刺激呼吸道;定时开窗通风。需要注意的是,若老年人出现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普通感冒与流感 在冷空气的刺激下,人体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可导致供血及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减少,细菌和病毒容易乘虚而入。


主要表现:患者的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通常在38.9~40摄氏度;患者会出现头痛、咽喉痛、肌肉酸痛、疲劳等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应对方法: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老年人应积极接种疫苗;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这几个习惯不能有


不出门 天气寒冷,大多数老年人习惯宅在家里,既不出门也不运动。其实,老年人应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


不开窗 长期不开窗,空气一直不流通,室内累积的细菌、病毒等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应每天开窗2~4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穿太厚 穿过厚的衣服会影响人体对温度的调节,反而容易导致感冒。此外,有些老年人习惯穿着厚衣服睡觉,这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发。另外,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


吃太腻 很多老年人有冬季进补的习惯,但过度进补很容易造成血脂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要做到这几点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老年人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冷空气的侵袭,患上感冒、肺炎、带状疱疹等疾病。因此,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此外,老年人要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等。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 对于老年人来说,合理饮食是重中之重,应适当多吃新鲜优质的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糖分摄入,而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要严格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适度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提高免疫力,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寒冬。而且,适度的运动还有助于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老年人可以在天气较好时进行户外活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 在冬季,老年人应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媒体:健康报    原标题:《老年人平稳过冬 记住这几点》



(责任编辑:王中一)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