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感、鼻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多种疾病叠加,致使呼吸道疾病频发,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上升。他们因久坐、不运动、喝水少,很容易发生血栓,严重者则形成了肺栓塞。记者在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采访时得知,数名老年患者就是因为病后卧床、运动量少形成了下肢静脉血栓。
血栓如何形成,该如何护理,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病区护士长彭彩丽,为血栓患者的护理、预防支招。
“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一旦堵塞血管,会使血液的运输系统瘫痪,其结果是致命的。”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细胞突然死亡。
彭彩丽介绍,血栓病发病率高、隐匿性强、突然发难且悄无声息,犹如埋伏在暗处的杀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但更容易找的有七类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基础病患者;确诊冠心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老年人、孕产妇、肥胖人群;长期吸烟者;经常久坐不动、缺乏锻炼或常出差需要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者;特定家族病史的人群(如某些遗传性血液疾病等);外伤、手术后卧床,使用特定药物或治疗手段的人群(如长期服用雌激素或避孕药或化疗患者等)。
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但静脉血栓曾被认为是少见病,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血栓的危害有多严重?彭彩丽说,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会导致脑梗,在冠状动脉产生就形成心梗,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一般来说,长期卧床、外科手术、骨折、肿瘤等疾病的患者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彭彩丽说,下肢静脉血栓的典型症状是下肢水肿、疼痛、皮肤颜色改变,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如果下肢的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有可能随血流移动,最后堵住肺动脉,形成肺栓塞,造成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命。”
预防重于治疗。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彭彩丽建议,首先要动起来,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促进下肢血液流通;每天多喝水,饮水量保证在2500毫升,充足的水分摄入,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饮食上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保持正常的肠道功能,防止便秘;适当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强血管弹性;每天做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欧阳海杰 李冰洁
上一篇:自我健康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
下一篇:老年人冬季皮肤瘙痒,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