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离退之家 >
学先进事迹 聚奋进力量
时间:2025-03-31 08:23:25

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记广西东兴“国门银龄”党支部

微信图片_20250330234016.png

七星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文艺队正在排练节目《自豪的产业园建设者》。

“我们是自豪的建设者,请为我骄傲吧……”伴随着轻快活泼的音乐歌声,广西东兴市东兴镇七星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文艺队的队员们动作整齐划一,加紧排练自编节目《自豪的产业园建设者》,深情歌颂东兴产业园区的产业工人。

东兴市东兴镇七星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成立于2017年,现有党员28人,年龄最大的91岁,当地干部群众亲切称其为“晚霞”党支部。近日,七星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

东兴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与越南海陆相连、隔河相望的边境小城,也是京族的唯一聚居地。“我们组建文艺队,将党的民族团结和兴边富民政策宣传融入文艺节目,助力稳边固边。”七星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张冬莲说。

三句半《禁毒宣传》、音乐快板《扫黑除恶扬正气》以及展现当地各民族老年人乐观生活态度的舞蹈表演《幸福的爷爷奶奶》,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文艺队“硕果累累”,队员江彩琼表示能和自己的同龄人在一起排练歌舞、打磨动作让她身心愉悦。社区居民陈汉清观看表演后说:“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老百姓喜欢。

”七星社区是东兴市常住人口最多的社区,有4万余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老党员们不仅是社区的“宣传员”,还是居民贴心的“服务员”,党支部积极创建“国门银龄”志愿服务品牌,为社区困难群众和独居老人送去关爱与温暖。

“逢年过节,张书记都会带着大米、食用油等物品来看望我们,几年前的冬天她送的围巾我一直戴着。”社区居民曾礼芳说。曾礼芳天生残疾,和女儿相依为命,最近正为女儿找工作的事情犯愁。张冬莲这次为她们带来了当地产业园区招工的消息。“可以尝试去工厂做一做手工活儿,熟能生巧、勤劳致富。”张冬莲说。

归侨黄玉云家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成员正入户走访。黄玉云今年已86岁,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前几年丈夫去世后,她便独自生活,虽然身体硬朗、吃穿不愁,但仍不免感到孤独。“我们常来独居老人家中坐坐,嘘寒问暖、聊家常。他们很高兴。”党支部成员江秀春说。

微信图片_20250330234030.png

七星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张冬莲和居民黄玉云聊天。

除了关心帮助社区群众,党支部老党员们还各尽其能“发光发热”。老党员刘业智早年做过记者,2003年从东兴市委党校退休,自2012年起,有文字功底的他积极参与《东兴市志》的编修工作。“很荣幸能为编修地方志出一份力,让我的退休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刘业智说。熟悉征地政策、会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去帮助解决项目征地难点堵点问题,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沟通能力强的党员踊跃加入当地“五老”工作队伍,成立帮教工作团,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还有党员通过走访调研、查阅资料撰写《广西东兴市边境贸易发展纪实研究》等系列文章,为边境地区建设研究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永不‘退休’。”党支部成员黄镇说。


声聚正能量 为霞尚满天——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团队

微信图片_20250330234042.png

“老杨树宣讲汇”成员围绕“人民的城市”宣讲主题,开展集体备课。

“我们结合亲身经历,向市民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发生的可喜变化。”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团队负责人倪来娣说,“用心做、努力讲,大家都乐此不疲!越来越多人喜欢听我们的宣讲。”

“老杨树宣讲汇”团队是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现有成员300多人,最大的95岁,平均年龄73岁。成立5年来,团队成员一直奔走在宣讲的路上,累计开展宣讲2600余场。

依托网络平台实现百万量级线上播放  

2020年,“老杨树宣讲汇”团队成立,一批理论扎实、擅长宣讲、乐于奉献的离退休干部,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为使命,成为上海开展理论宣讲的重要力量。他们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老杨树”们心不老,他们主动拥抱互联网,为红色宣讲插上“数字双翼”。5年来,团队依托网络平台,实现了从“几万人线下听课”到“百万量级线上播放”的跨越式增长。  

在哔哩哔哩平台,团队开通“杨浦老干部”直播账号,开启红色宣讲新探索。“我13岁进入纱厂,每天工作12小时……”“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首次成为“网络主播”,在直播中讲述自己“一辈子为人民纺纱”的奋斗故事。满头银发的“黄奶奶”在镜头前深情表示,自己虽然退休了,但要继续为大家讲好红色故事。直播评论区的年轻网友纷纷发送“接好前辈的接力棒”的动情弹幕。红军后代刘松山等一批老同志走进直播间,讲党史、讲国史,深受年轻人喜爱。  

为符合年轻人的学习习惯,“老杨树”们指导、协助互联网企业打造“红色旋风”系列英语口语频道,“用英文讲‘半条被子’的故事”等14门课程先后上线。在“老杨树开麦啦”志愿服务项目中,团队成员胡峻、李俊英等线下走进校园,线上同步直播,引导广大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以个人经历讲述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变化

“老杨树”们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是开展红色教育的“活教材”。大家坚持讲鲜活的发展故事,从百年党史到时代强音,他们以亲身经历为教材,为青年人上好人生“大课”。

年过九旬的“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于漪,每年都会向青年教师分享她“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故事,鼓励他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她走进杨浦高级中学,与05后学子“青春对话”,寄语当代青少年“生逢盛世,不要忘记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要肩负重任”。  

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云,从“上好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着手,深入基层和学校开展宣讲,激励更多人在“牢记来时的路,走好前行的路”中为党旗续写新荣光。  

他们持续讲好滨江红色故事、新时代杨浦人民城市建设故事。杨浦区委原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安杰,作为杨浦转型发展的亲历者,倾情讲述城区“蝶变新生”之路。团队成员郝建华在杨浦新江湾城生活了20年,“我现在就是家门口的‘活地图’,可以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变化讲给居民群众和青年一代听。”  

他们关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三新”领域。“老杨树”们以互联网企业党建指导员身份与外卖员交流谈心,与大家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助力企业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的“同频共振”。  

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理论宣讲  

5年来,“老杨树宣讲汇”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理论宣讲,共同奏响人民城市建设的“大合唱”。  

规模持续扩大,许多离退休干部慕名前来。目前,团队已发展成为区、街道、居民区三级宣讲网络。队伍内部还探索形成了“宣讲导师+宣讲员”的新团队,以老带新,不断壮大“银发”人才库。  

课程“火”出了圈。很多时候,团队年度课程“菜单”一经发布,各单位的讲课邀约就纷至沓来。哪里有需要,“老杨树”们就把“讲台”搬到哪里。杨浦区委党校主体班次、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爱心暑托班等都成为“老杨树”们宣讲的平台。  

机制不断完善。团队根据不同群体定制宣讲计划。面对社区普通群众,团队打造“老杨树·开放思政屋”,推出一系列精品视频党课,并创作了红色沪剧、上海说唱等艺术党课;面对繁忙的企业工作人员,团队利用“午间一小时”和下班后的时间,为他们讲课;面对外卖员群体,团队利用外卖量较少的时段,就近在快递员休息室开设“微党课”,外卖员听得津津有味。  

莫道桑榆晚,“老杨树”们说,将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